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此次整合优化关系到的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态空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既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重要功能;同时也蕴含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与游憩价值,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发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情况介绍》,整合优化前,全国共有自然保护地9240处,其中自然保护区2694处,风景名胜区1058处,地质公园558处,森林公园3065处,湿地公园1666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79处,沙漠(石漠)公园120处。整合优化后,全国共有自然保护地6736处,其中,国家公园5处,原国家公园试点区5处,自然保护区1527处,风景名胜区883处,森林公园2395处,地质公园312处,湿地公园1443处,海洋公园60处,沙漠(石漠)公园106处。

  根据《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附件2:《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清单》显示,东莞市的自然保护地达到36个之多,大多数为保留、撤并,只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撤销”,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又是东莞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

  2023年10月9日国家林草局印发的《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对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实施长期保护、可持续利用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的区域。国家级自然公园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沙漠(石漠)公园和国家级草原公园。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3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其中自然公园包括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据此,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级自然公园,自然被列入自然保护地之列。

  据第一财经从国家林草局了解,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于2020年2月正式启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对交叉重叠、相邻相近的自然保护地进行归并整合,对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调整,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衔接。

  观音山森林公园曾被国家林业局称为民营资本进入森林公园样本

  图片来源:观音山景区提供


  图片来源:观音山景区提供

  观音山森林公园原本为村集体山林地,1999年民营企业家黄淦波与村集体签订承包经营协议,建园25年来,观音山森林公园一直致力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践行的发展理念,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硬生生地培育出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4A级风景区,拥有全东莞市保护得最好、最完整、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据观音山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长期坚持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加强后期抚育管理,逐步完善了林区白蚁、葛藤等其他有害生物的除治;聘请专业护林员,划区域、看管,对林区林木进行防害除害,避免林木受灾;对山体滑坡、雷电等安全隐患进行防护;分时节进行土质改良绿植改造;为保护中华小鲵、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公园安装宣传警示牌,加强对上山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山林巡逻,及时清除各类猎捕工具,山林生态系统得到持续性修复提升。

  在保证原有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每年公园投入资金超500万元,累计进行林相改造超过1000亩,强化树木后期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5%和90%。

  每年公园会邀知名作家、画家、书法家及摄影师,以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宣扬公园生态文化。连续15年举办“万人登山”等森林旅游体验和探险旅游线路,在大湾区掀起了森林文化旅游的浪潮。观音山全年推出负氧离子疗养游,春季踏青,夏季清凉游、秋季赏花、冬季登高、寒暑假研学旅游等活动。

  2003年公园创建了国内首家古树博物馆,迄今为止,已收藏了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60余棵,镇馆之宝是一棵距今约4500年的古树,并对名贵、古老树木进行建档造册。

  公园依托绿色森林资源,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在每年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寒暑假等通过与广大游客及中小学生开展参观古树博物馆,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每年累计超过10万人次中小学生来园参加科普教育及研学旅游活动。

  自2005年创建以来,观音山森林公园已为社会直接和间接安排就业人员1万多人在公园周边生活经营,作为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累计纳税超1亿元。

  2007年2月9日,原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在发给广东省林业局的林园函字[2007]8号文件中,称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由民营企业申报、管理和经营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几年来,投资商在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为国民提供游憩服务以及公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理想效果,是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森林公园行业的一块样板”。

  2019年观音山森林公园被《人民政协报》发文称赞为“两山理论”实践的鲜活样本,2001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发文称赞观音山森林公园所取得的成绩。202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称赞观音山森林公园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让市民领略到串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至今,观音山森林公园和广东省楹联学会联合举办的“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为推动中国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文旅结合的一个创举和典型。观音山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森林文化旅游事业的成功典范。

  观音山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

  众多专家学者对观音山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并一致认为观音山森林公园在区域生态环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植物学角度来看,观音山森林公园森林植被茂密,物种丰富多样,是众多珍稀植物的天然栖息地。观音山森林公园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它们对于研究植物的进化历程、生态适应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公园内繁衍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茶花、恐龙时代的物种苏铁蕨、濒危植物白桂木、苏铁蕨、土蚕霜、金线莲等。这些植物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植物基因库,还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古树博物馆极具典型代表性,该馆2003年1月11日建成,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收藏了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60余棵,其中一棵距今约4500年的古树更是成为镇馆之宝。

  在动物学领域,观音山森林公园同样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据专家考证,公园内现有兽类、飞鸟类、甲壳类、昆虫类等300多种动物。其中不乏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褐翅鸦鹃、白鹇、猫头鹰等。它们在这片山林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和生态群落。据悉,观音山森林公园内已发现有中华小鲵、穿山甲、野猪等野生动物。目前,观音山森林公园70%以上的区域几乎无人涉足,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专家们指出,观音山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生态引擎”,驱动着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繁盛与发展,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连锁反应,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观音山森林公园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它作为东莞的“城市绿肺”,有效地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释放出氧气,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其茂密的森林植被还能够截留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减轻洪涝灾害的风险,同时对土壤侵蚀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在文化与精神层面,观音山森林公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是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宣传以及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对于提升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观音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由于植被茂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健康养生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具有独特的森林康养优势。

  鉴于观音山森林公园所具备的显著生态价值,专家们普遍认为,将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助于加强对观音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其次,从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观音山森林公园作为区域生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对于构建和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关键作用。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力量参与观音山的保护与发展。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将观音山森林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的需求。

  根据专家意见:观音山具有民营企业的标杆性,应其给与创新改革的优化策略,对民营经济要支持和鼓励,相信企业家自己知道如何经营企业,所以放手就是创新,放权就是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营造有效的化营商环境


点赞(1925)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