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研讨海南自贸港跨境税收


  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税法保障”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为主题的第六届金融税法高峰论坛,2025年1月11日在海口经济学院举办。围绕着“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税法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制度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以及“财税金融法学与新文科人才培养”等议题,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开幕式由海口经济学院执行校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彭京宜主持。开幕式结束后,大会即进入主题发言环节。主题发言板块,由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原院长贾绍华教授与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徐孟洲教授共同主持。

  贾绍华教授指出,税收法治的健全是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其特殊的税收政策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法律支持与机制保障。完善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推动税收法治化建设,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徐孟洲教授高度肯定了论坛主题的现实意义,并进一步阐释金融税法在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金融与财税的深度融合,是建立稳健金融调控体系的必由之路。在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中,科学、精准的税收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与稳定性。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会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首席专家、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原局长王亚平以《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分析与展望》为题进行汇报。他从产业、就业、进出口等多个角度,阐述当下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深刻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轮番对我国打压遏制的根本原因。他提出,中国应在国内经济循环中增强定力,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入发展,同时坚决抵制外部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教授的发言主题为《税收法治视角下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路径》。他指出,互联网对外贸易历经三个阶段,其进出口额与行业交易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而目前尚无跨境电商税收专门立法,造成了众多税收困境。张教授提出,要优化税收政策体系,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及新兴业态制定政策,促进税收与贸易、产业政策联动,推动与国际规则接轨,强化政策协同;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智慧征管平台,整合分析多源数据,预警风险;助力企业合规发展,税务部门要多渠道宣传法规,搭建沟通桥梁,加强跨境电商税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复旦大学教授、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聚焦《增值税法》背景下金融税收难点问题,深入剖析贷款服务与保本、非保本收益相关的税务困境,为金融税收政策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她指出,金融资产税收政策需因资产类别及交易属性进行精细化设计,尤其是在保本与非保本收益的税务处理上,税收政策的设计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以适应新经济形态下的多样化需求。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张卓教授发言的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财税动态及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他详细介绍了澳门通过多种合作机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互联互通的显著成效。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规划缺失、人员不足、方案复杂、数据问题等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应凭借自身经验、技术和资源,为企业提供战略评估、数据管理、人才支持等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同时,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专业会计人才、技术与数字化人才以及跨境业务与国际化人才。

  国家法官学院原副院长李晓民教授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主题,深入剖析了核心政策、封关机遇与挑战及税制改革路径。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构建“境内关外”格局,依“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原则推进税收建设。他提出,封关运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便利居民经贸活动、塑造国际形象,但税制改革使征管难度加大,销售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发诸多问题。他提出,税收制度的改革需平衡地方与全国利益,注重政策细化与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征管能力建设推动税制落地与法治化保障。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原党委书记李亚民发言的主题为《从以票控税到以数治税,税收征管进入新时代》。他提出,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重塑了税收征管的模式与逻辑。在当前环境下,以数治税已成为提升税收管理效率、优化征管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结合“金税四期”建设实例,李亚民深入分析了电子发票改革、税收风险监控以及个税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揭示了数字化税收治理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远影响。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原副主任、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原司长何力围绕海南自贸港海关监管规章立法的相关问题,提出应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作为上位法依据,确保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他强调,法规与政策的结合在自贸港立法中至关重要,需借鉴其他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法规创新与监管制度优化,实现地方立法与中央政策的有机统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南省财政厅原厅长、海南省社科联原主席王惠平以《海南省自由贸易港财税立法分步推进的思考》为题,分析了自贸港税收制度的特色与优势。他认为,分步推进立法将更有利于政策的稳步实施,建议优先完善关税及所得税制度,并逐步引入销售税等新税种。同时,他指出,税收法治建设的强化与配套政策的完善,是提升营商环境与防控涉税风险的核心要务。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郝琳琳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税法保障》为题,从中国实践、制度设计及共建共享等维度,深入探讨了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法治路径。她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财税法治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在新“国九条”政策背景下,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制定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税收政策。郝琳琳提出,中央、地方及多部门应加强协同联动,整合反垄断、金融监管与投机抑制策略,凝聚合力打造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全方位保障资本市场稳健前行与财税法治体系持续完善。

  在总结发言中,贾绍华教授与徐孟洲教授高度评价了主旨发言内容,认为本次论坛既体现了理论的深刻性,又凸显了实践的指导性,为资本市场的财税治理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收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与实践参考。

  本届论坛还举办了四个主题的平行论坛。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制度建设”,另外三场的主题分别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税法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财税金融法学+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来自中国法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海南省税务学会、西北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兰州财经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多家机构的两百多位专家学者、实务精英莅临参会。

  本次论坛由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与新时代财税法治研究院联合主办,海口经济学院承办。论坛得到了北京中税网恒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富浩华(北京)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盈科全球财税法律服务中心、盈科瑞诚税务师事务所(海南)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盈科全国财税法专业委员会、海南华宜财经研究院、盈科财税法智研究院及海南陆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的鼎力支持。论坛的举办,为全国金融财税法领域的专家与实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交流平台。通过观点交锋与经验共享,与会者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点赞(113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