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今天,边缘计算正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然而,传统芯片的高能耗与低效率,始终是制约设备实时感知与长期运行的“阿克琉斯之踵”。在这一背景下,每刻深思以其颠覆性的技术路径,正以“中国芯”的力量,重塑智能感知的边界。
每刻深思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开创性的模拟计算技术。与传统的数字计算不同,模拟计算直接在模拟域处理信号,跳过了传统模数转换环节,从而大幅降低了能耗。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每刻深思的芯片在能效上较同类产品提升3倍以上,功耗降低至30%。在某头部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中,搭载每刻深思芯片的传感器实现了365天不间断环境监测,年能耗成本下降40%,客户评价其“重新定义了低功耗感知的标杆”。
每刻深思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创新,更在于其构建的开放式技术生态。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每刻深思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合作,将前沿学术成果转化为量产芯片的“即战力”,例如其最新发布的多模态感知芯片平台,便融合了类脑计算与脉冲神经网络技术。在行业定制化服务方面,其针对工业物联网领域,推出支持极端温度(-40℃~125℃)运行的耐候性芯片,助力油气管道监测、农业无人化等场景落地。在开发者社区培育方面,每刻深思开放SDK工具链与算法库,吸引全球超过500家开发者参与生态共建,加速应用创新。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每刻深思将能效革命与社会责任深度绑定。其芯片已累计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相当于种植66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公司更发起“边缘智能乡村计划”,为偏远地区环境监测站提供零维护的太阳能感知设备,用技术弥合数字鸿沟。2024年,每刻深思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家聪明公司”,评委会指出:“他们用模拟计算的‘旧工具’,打开了智能感知的新维度”。
从南京浦口的实验室到全球边缘计算的竞技场,每刻深思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静默革命”。正如创始人邹天琦所言:“我们不做算力的堆砌者,而是要做能效的破壁人。”在智能化的星辰大海中,这家中国企业的创新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