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地处云贵交界,隶属于云南曲靖市,素有“滇黔锁钥”“八宝之乡”的美誉,是“云南东大门”。同时,富源县也是中国航天科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对口帮扶地区。2023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胡处长,接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接力棒,赴富源县挂职任副县长,主抓定点帮扶项目,人们亲切地称他“胡副”“老胡”。
遍野开满万寿菊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面向富源的帮扶逐渐由公益帮扶向产业帮扶转移。如果没有产业振兴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胡副县长把产业主导作为项目遴选的重中之重。“以产业帮扶为主,同时借助航天科工的强大科技优势,选好经营主体,适时向市场推出优质项目。”胡副县长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每年从基层申报上来的大量项目,胡副县长不满足于纸面上的论证,而是全面深入地调研。“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不能乡村振兴起来了,只富了老板,苦了百姓,所以要设计好类似于‘村民-村集体-经营主体’这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胡副县长这样说。
富源的万寿菊产业零零星星散布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致富带头人的引领,未成气候。2023年,在定好万寿菊产业方向的基础上,胡副县长接续前任挂职干部——二院699厂派驻富源张副县长前行的脚步,采取“小步快跑”的工作思路,奏响了万寿菊种植“三部曲”。通过致富带头人或政府帮扶投资基础设施,让村民打消疑虑,树立信心。发动少数村民参与试种,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进而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让村民口口相传、可感可及。
销路打开,老百姓就得了实惠;民心所向,产业就迎来了春天。富源县万寿菊的种植面积从2023年的两三千亩增加到2024年的13,000多亩。如今,万寿菊项目得到了富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富源县重点产业发展方案。根据规划,2025年万寿菊的种植面积将达6万亩,2026年将达10万亩。
2024年以来,在胡副县长的调研和积极争取下,成功申请到中国航天科工及二院帮扶资金1210万元,共实施了10个帮扶项目。他坚持将近60%的帮扶资金投入产业振兴类项目,除了万寿菊收储基地扩大项目外,还实施了白马村果汁饮料加工项目、富源县乌猪产业强链项目、智慧魔芋产业平台项目等,共计投入690万元,支持重要高原特色农业,深入推动富源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架起一座连心桥
人居环境改善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白马村位于富源县城东南方向10公里处的白马山,山下住着3000余户农户,世代以农耕为主。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白马村走向产业致富路,旧貌换新颜。2024年,在胡副县长的争取下,富源深入推进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实施白马村绿美亮化提质增效项目,在白马村加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捐赠了1辆垃圾装填运输车。随着十路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村民活动室和航天文化墙也相继落成,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图景”。
(图:中国航天报摄影记者宿东)
营上镇位于富源县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36个自然村。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持续实施“点亮营上”等工程,助力营上镇推进绿美乡镇建设,提升镇区功能品质。胡副县长带领实施营上镇农村生活设施帮扶项目,2024年新建太阳能路灯55盏、公厕1座、改造房屋1座。
“除去建设成本,太阳能路灯的使用是免费的。到了晚上,中心公园或健身广场一整条街道都被点亮,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因为这个工程,还引发了村民的‘信访’诉求。”胡副县长笑着说。原来,“点亮营上”工程为百姓带来了实惠,有些村民忍不住提到:“为啥他那儿亮我这儿不亮?这不公平嘛!”后续,这项工程还将深入推进,惠及更多百姓。
此外,胡副县长的目光聚焦在村民饮水、医疗帮扶上,解决村民饮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水源从山顶直接流到了家门口;主导实施了层流净化手术室医用气体气源站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富源县中医医院层流手术室功能,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
点燃梦想育春蕾
一个地区的兴旺发达,不仅在于产业的振兴、民生的改善,还在于文化的自信。
2024年,胡副县长组织富源女童作品参加“艺润童心,美育新人”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据美术展指导夏老师介绍,富源女童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作品涵盖了绘画、剪纸、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祝愿,对新时代伟大成就的赞美。
“孩子们在参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创作到展示的全过程,这对她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艺术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参与展览,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学习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表达创作意图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这次展览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夏老师说道。
三八妇女节期间,胡副县长在富源县第六、第八、第九中学的女童成长空间站组织了“航天妈妈讲故事”活动,有序推进圆梦培蕾、科技育蕾、实践助蕾、牵手护蕾等项目内容。
“航天妈妈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为她们疏导了很多心理上的疑问,女童见证了科技的力量,受益匪浅。”富源县第九中学教师、女童成长空间站站长罗老师说道,“有些女童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分配时间,当考得不好时,内心很焦虑。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时间分配的方法,告诉她们在学习上要学会取舍。学生不仅领略到了每位老师的知识涵养和科技素养,拓展了视野,还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专业方向,在人生和学习目标上更笃定。”
航天精神在富源
在胡副县长看来,乡村振兴和航天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事业要大力协同,久久为功,不能单枪匹马,要团结各部门。”他说道,“这项工作急不得,需要接连几任的挂职干部看准摸透一个方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言谈间,胡副县长十分感念前任挂职干部张副县长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做事不卑不亢,不急不躁,面对困难能够用很艺术的方法去解决。”这是郝书记对胡副县长的印象,“他一直强调,帮扶地方发展,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而是要摸准地方的发展趋势,依托航天科工的力量让项目顺利落地,为地方造福。”
这也正是胡副县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地方所需,航天科工所能”。2025年,他准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项目谋划上,遴选防灾减灾应急、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森林火灾等项目,借助集团的科技资源,为富源提供相应的帮助。
胡副县长的故事,是中国航天科工帮扶富源的一个缩影。在富源的美丽大地上,一代代航天人的帮扶,为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勾勒出一抹动人的“航天蓝”。站在新的起点,283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守情系百姓的初心,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持续拓宽联农带农与就业增收的路径与方法,用心用力用情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供稿: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