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下旬,大连理工大学“秦楚风华,笔触探寻华夏古韵”社会实践团怀着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领悟,深入河南省多地开展实践调研,以传承红色基因、探寻乡村振兴路径为核心使命。目前,团队已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在红色文化学习与乡村振兴调研中取得丰硕成果。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实践团首站走进郑州市二七纪念堂与二七纪念塔,通过千余件文物史料沉浸式重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壮烈历程。队员们驻足于锈迹斑斑的罢工器具前,凝望泛黄的《罢工宣言》,深刻体悟“坚定信仰、团结奋斗”的二七精神内核。在碧沙岗公园北伐将军纪念碑前,团队集体缅怀革命先烈,团队成员表示:“先烈用生命诠释家国担当,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扛起使命,让红色基因在实干中焕发新生。”

图1 实践队员参观二七纪念堂


图2 实践队员于二七纪念塔前合影

  对话千年文明,厚植文化自信

  在郑州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彩陶到商代青铜重器,中原文明的璀璨脉络令队员们叹服。中原英烈纪念馆内,彭雪枫将军“革命何须怕断头”的绝笔信让成员们热泪盈眶。转赴漯河市博物馆,通过贾湖骨笛、许慎文化等展陈,团队系统梳理了当地一万两千年的文化积淀。队员们纷纷感慨:“触摸历史方知来路,文化自信绝非空谈,而是深植于血脉的精神密码。”

图3 实践队员了解中原英烈的故事


图4 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了解漯河历史

  实践团前往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参观北伐将军纪念碑。队员们在纪念碑前缅怀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5 实践队员于北伐将军纪念碑前合影


  解码南街村模式,把脉乡村振兴

  实践团重点调研“全国十大名村”漯河南街村,深入剖析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年产值超2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全自动生产线与村民持股分红的模式引发热议。村内幼儿园至高中全免费教育、终身医疗福利等民生保障体系,更让成员们看到共同富裕的现实样本。团队还走访村民家庭,记录“家门口就业、三代人同享发展红利”的鲜活案例,为乡村振兴研究积累宝贵素材。

图6 实践队员聆听南街村的发展史


  蓄力再出发,书写青春答卷

  目前,实践团已形成3万字调研笔记、100余份影像资料,初步完成红色资源数据库与乡村振兴案例库建设。团队表示:“下阶段将聚焦红色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升级等方向深化研究,力争形成可推广的实践报告。”团队还将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实践成果,让红色精神与振兴经验辐射更广。

  通过“红色教育+田野调查”的创新模式,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命题。


点赞(112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