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空调企业——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空调”),三十年来坚持以用户至上搭建终身服务生态体系,以市场需求打造精工品质,以人为本构建奋斗者激励机制,完成从“空调制造商”到“空气服务商”的跃迁——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样板。


  以市场需求造精工品质

  2024年的中国空调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范式跃迁。但是在行业寒冬中,长虹空调却连续几年取得业绩增长实现逆势增长。

  为了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为精准,长虹空调施行“技术营销化”的重要举措,让技术负责人以更加紧密的姿态深潜营销一线,促进用户需求的更好实现。

  作为长虹空调多年来负责基础技术研究的带头人,李越峰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身份:国内空调营销事业部的副总;长虹空调产品开发部原负责人赵鹏云,是拥有9年研发经验、6年质量管理履历的技术老兵,同样在2024年底转岗成为中央空调营销系统负责人。

  在这样的开发机制下,长虹空调围绕着“精工品质舒适每一度”的品牌主张,紧贴用户需求,全力打造长虹空调的“两张名片”,在市场上收获巨大反响。长虹空调打造的全无尘挂机和客餐厅共享柜机已经成为两张响当当的市场“名片”。

  据悉,长虹空调的新品“AI温湿氧、置身山水间”的AI系列已经完成研发测试,该产品系列将于今年6月前后上市。这也是行业首款专注温度、湿度、含氧量的空调,能通过AI智能技术,全方位满足用户好空气需求,给用户营造多维度舒适环境。

  搭建“终身服务”生态体系

  今年的全国两会,春意料峭,位于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的会场再一次迎来了满面春风的参会代表们。“今年再也不用穿着西装挨冻了。”一位与会代表笑称。

  原来,在该校多功能厅里安装的中央空调因年久失修导致制热效果不好。尽管在该中央空调项目中,长虹空调只是作为产品的设备供应商而非安装服务商,但是在接到用户的求援信号后,长虹空调立马派出精干技术力量,从整体的暖通方案设计、安装管控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以技术专家挂帅,制订了长远整改方案,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2024年起,长虹空调(家用)产品推出的在全国实施整机“10年免费包修”,为空调加上了一层“终身险”,给消费者带来最安心的保障。此项承诺,其底气正是源于“精工品质”的自信,源于近30年沉淀的雄厚科技实力的自信。

  长虹空调早在2007年就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成立了家电行业最早的可靠性技术中心。所有空调在进入市场之前,都要在这里进行最为严苛的试验,比如极限低温-30℃和极限高温60℃条件下产品应力等。

  长虹空调沿用航空飞机燃料箱的检漏技术和标准,通过氦检漏仪准确判断工件泄漏情况,可确保换热器10年使用寿命内12万次的压力冲击不泄漏,成为空调外机“十年不锈不漏”独一无二的秘诀。

  此外,长虹空调拥有国家级CNAS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安全实验室、静音实验室、舒适性评价室等多种专业实验组群,这些“硬实力”为空调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打下坚实科技基础。

  “虽然长虹空调的服务承诺是10年免费包修,但追求的却是‘不用修’的目标。因此长虹空调对可靠性、稳定性都有极致的追求。”长虹空调总经理胡照贵如是说:“下一步,我们会围绕产品实施PLM全生命周期管理,匹配更强有力的资源,整个团队都要跟进到产品的生命周期里面不断地去优化、去迭代。”

  构建奋斗者激励机制

  “打破国企‘吃大锅饭’的现状,把奖励和机会向成功者、奋斗者、业绩优秀者倾斜,拉开差距。”长虹空调人才管理系列机制彻底激活了员工的动力与活力。

  差距是动力,没有温差就没有风,没有水位差就没有流水。长虹空调的价值分配体系就是要在高绩效中寻找有使命感的人。

  以年度为周期,对管理层、研发类、工程技术类、营销类、职能类等序列岗位员工开展“271”评估排序,即将员工区分为20%的优秀者、70%的良好者以及10%的待改进者。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学习成长等多维度,向排名前20%的优秀员工倾斜;对排名靠后的10%员工,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绩效面谈与绩效跟进,同时提供培训提升机会或进行岗位调整等。

  自“271”管理方法实施以来,李磊鑫、邓培生等众多优秀员工脱颖而出。他们从平凡的专业岗位起步,逐步成长为技术专家乃至管理干部,不仅实现了个人职业价值的跃升,更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为“90后”,技术所所长李磊鑫在团队管理中采用“给机会、压担子、扶上马”的人才培养和团队管理机制,激发了团队创新活力,成效显著。三年内,团队“90后”技术负责人占比从12%提升至35%,关键项目决策周期缩短60%。

  企业为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积极打造员工“吃住行”的保障机制,在绵投公租房租赁了整栋楼房作为新的员工宿舍,提供“人人有座”的上下班通勤班车,在园区东一门、南二门门卫室处新增两处无人生鲜微市,实惠员工“菜篮子”……

  企业将关怀渗透到员工生活的每个毛细血管,收获的是超越契约精神的忠诚与创造力。一线员工表示:“公司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更加坚定了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审核:阎一冬 石贵明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16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