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社区服务的旁观者,现在积分能换日用品,还能给孩子兑换公益课堂,终于能实实在在做点事了!”合肥经开区莲花中心明珠社区居民李女士一边整理刚兑换的小奖品,一边笑着感慨。自明珠社区推出积分制服务以来,像李女士这样从“观望者”变为“行动者”的居民不在少数。这一创新机制,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互助生态。

单向付出双向循环:积分让善意更有温度

在小区里,志愿者们正忙着看望独居老人、清理楼道杂物。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个人手中的“明珠社区积分存折”格外醒目。“每服务1小时积1分,积分能换生活用品,还能存进‘积分存折’兑换未来服务。”志愿队负责人介绍,积分制推行首月,注册志愿者已突破100人,服务总时长超200小时。

积分规则不仅激发了参与热情,更让善意形成“流动闭环”。社区商户主动加入兑换网络,理发店提供积分免费理发服务,居民王先生带着孩子完成周末环保集市后,用积分兑换了孩子期待已久的小雏菊课程:“孩子学得开心,我们家长也觉得公益行动有了双重价值。”

老问题新解法:小积分撬动大民生

老人张奶奶的厨房里,志愿者刘阿姨正帮她调试智能电饭煲。“以前子女不在家,电器出故障只能干着急,现在志愿者每周都来帮忙检查,连小区里的花花草草都成了‘共享花园’。”张奶奶的感慨背后,是积分制对社区痛点的精准回应。

“为明·益起行”志愿队围绕“一老一小一环境”需求,将服务嵌入居民日常生活:每周访视独居老人生活情况,结合明珠共青团、妇联组织青少年参与“小雏菊课堂”服务并加入小区环境美化行列,退役军人志愿者发动居民用服务积分参与楼道杂物清理……积分制实施以来,社区已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化解邻里矛盾5起,巡视楼道杂物10余次。让居民从“等问题”变成“解问题”,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陌生人一家亲:积分编织社区关系网

春天周末的明珠广场上,小周一家人正在参与社区活动,合力制作风筝。“孩子参加公益课堂,我们还用过期药品置换新药,全家都动起来了。”周先生笑着说。如今,社区里“积分兑换”成了邻里社交的新话题:志愿服务队用积分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服务,商户将积分纳入会员体系,让居民消费与志愿服务挂钩。

更令人惊喜的是,积分制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明珠社区党委面向全体居民开放积分服务,党员参与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居民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协调矛盾等均可获得积分。80岁的老党员陈伯感慨:“以前觉得社区活动是‘一阵风’,现在积分把大家的心拴在一起,邻里关系也更近了。”

积分不是目的,而是让善意可见、可感的桥梁。从“旁观者”到“主人翁”,从“陌生人”到“一家亲”,明珠社区的积分故事,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赵骥安)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74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