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一场跨越四十载的军旅情谊与时代担当的对话在上海市松江东部开发区车墩工业园展开。2025年4月24日,基建工程兵上海战友联谊会戴自毅、白胜林、邹多鹏等18名老兵及家属代表,齐聚上海龙信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共叙战友情,并实地感受退役军人企业家朱文龙“退伍不褪色”的创业历程。
军礼迎战友:从军营到商海的奋斗者
上午10时,龙信公司董事长朱文龙以标准的军礼迎接战友。这位1981年入伍、1983年随基建工程兵第三支队医院院务处退伍的老兵,用三十余载商海浮沉书写了退役军人的创业传奇。从上海县马桥镇社办企业起步,他将军营淬炼的“善学、实干、坚韧”精神融入创业基因,将一家零配件加工厂发展为集塑料工器具、工具箱、工程警示牌等产品研发、生产、出口于一体的专精特企业,产品远销美国及东南亚十余国,成为区域出口创汇骨干。
直面挑战:以军魂铸就企业担当
在生产车间,朱文龙向战友们坦言企业面临的困境:美国145%高额关税重创出口业务,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面对友人“转移东南亚”的建议,他坚定回应:“作为退役军人,必须服从国家大局;作为企业主,不能抛下40余位工龄超十年的骨干员工,他们不仅是公司脊梁,更是数十个家庭的支柱。”他带领团队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国内市场,以“在困境中寻新机”的军人智慧践行社会责任。
光影叙情:从车间到影城的战友情深
午后,战友一行移步上海车墩影视基地。青砖灰瓦的民国街巷间,老兵们重温军旅岁月:有人忆起深山架桥的汗水,有人笑谈戈壁施工的趣事,有人轻抚老式军装道具,感慨“时光带不走战友情”。朱文龙感慨:“战友们的到来,是比订单更珍贵的支持!”临别时,一行人在龙信公司办公楼前合影,定格下“军魂永驻”的瞬间。
诗韵寄情:七律咏叹时代新篇
联谊会成员、老兵崔天一即兴赋诗《难忘今天》,以“车间产品成堆放,美税胡收乱象生”直抒企业困境,以“影视城中存旧世,游人梦里走新程”寄寓战友情怀,尾联“交流所见声音大,换盏推杯意难平”道出老兵们对时代机遇与挑战的共鸣。
参会名单(部分):
戴自毅、白胜林、邹多鹏、薛党民、朱晓明、张福亭、王国強、孙纪毅、崔天一、汪斌、张凤柱、朱文龙及军嫂军属代表。
后记: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战友重逢的温情聚会,更是一堂生动的“老兵创业课”。从基建工程兵到经济建设者,这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老兵,以军人的坚韧开拓事业,以战友的情谊凝聚力量,在时代浪潮中续写着“若有战,召必回;若创业,战必胜”的军人本色。正如朱文龙所言:“军旅生涯教会我们‘不怕难’,创业之路教会我们‘破万难’,战友相聚,便是‘战必克’的力量源泉!”(方顺利)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