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8.00元

  ISBN 978-7-80772-245-8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25年11月

  《论语治要》根据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论语》最新的讲记整理而成。《论语》记载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嘉言懿行,读《论语》的目的就是向圣人孔子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进而自己也能够成才成贤,达到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效果。刘余莉教授讲授《论语》,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仿佛给读者推开一扇理解国学的新大门,不由地使读者对古人的文化与智慧产生崇高的敬意。

  刘余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虽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又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学涉中西,但对国学情有独钟,多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思想理念研究”、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席专家,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近年来,她于《群书治要》一书着力最多。系统讲解了《群书治要》中的《周易》《尚书》《礼记》《周礼》《周书》《国语》《韩诗外传》《孝经》《论语》《孔子家语》《老子》《庄子》《孟子》等经典,使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她对《论语》的解读既旁征博引又师承一脉,有助于引导广大读者管窥践行“志于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治要赋》

  作者:朱学军

  巍巍华夏,浩浩文明,圣贤之道,源远流长。至圣先师,孔子其名,嘉言懿行,载于《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之光,照耀千秋。

  刘余莉教授,学贯中西,情系国学,讲《群书治要》,解《论语》真谛,为世人开启理解国学之新门,令我等对古人智慧,心生崇敬。

  遥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言其行,如明灯指引,在黑暗混沌中,为人们指明前行的方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仁爱之道,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普遍适用的价值准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修身,乃人生之根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每日的自省,是对自我的审视与提升。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诱惑所困扰,迷失了自我。而孔子的修身之道,就像一剂良药,让我们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浮躁中坚守内心的宁静。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完善人格,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齐家,是社会的基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为社会带来稳定与安宁。孔子强调孝道,“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这种良好的家风会代代相传,影响整个家族乃至社会。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家庭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治国,关乎国家的兴衰。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治国,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环绕着它。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能够以德服人,以身作则,那么人民就会心悦诚服,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在当今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借鉴孔子的治国智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

  平天下,是圣人的理想。孔子心怀天下,希望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孔子的平天下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余莉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视角,对《论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她旁征博引,将《论语》中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她的讲记,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论语治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治国智慧。读《论语》,就是与圣人对话,就是汲取先人的智慧。让我们在刘余莉教授的引领下,走进《论语》的世界,感受圣人的风采,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愿《论语》之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愿《论语》之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论语》的指引下,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989)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