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点配套活动,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全球肉牛数据交易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会以“品牌引领 数链全球”为主题,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为破解全球肉牛产业发展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牛肉消费量突破1070万吨,肉牛存栏量稳定在1亿头以上,年均消费增速保持4%以上,已成为全球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行业面临着全球供需数据实时性不足、可信度不高的痛点,年均280万吨的进口需求背后,“买贵卖贱”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隐形墙”。此次大会的举办,正是瞄准这一关键问题,汇聚全球智慧探寻破局之道。

  开幕式上,由安徽云尖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肉牛数字资产交易服务中心”平台正式启动。安徽云尖科技董事长杨艳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该平台不是简单的交易撮合者,而是创新服务的集成商和产业价值的共创者,在养殖端、加工端、消费端,以及全球贸易、活体资产与金融赋能等多个方面为肉牛全产业链赋能。他强调:“平台的灵魂在于‘服务’,其生命在于‘生态’,我们不会取代任何产业链上的现有角色,而是通过集成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服务,成为大家身边最可靠的‘数质合伙人’。”

  据介绍,“全球肉牛数字资产交易服务中心”平台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定位“产业赋能者、交易清结算专家、金融连接器、品质守护官、政府智库专家”,为全产业链环节提供一站式数字服务,首次将“数据+金融”模式系统引入肉牛产业,实现活牛向可确权、可定价、可流通数字资产的转化,为产业透明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大会现场发布的首款“牛保姆”智能养殖机器人引发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具备AI动态识别、24小时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疾病预警等功能,可替代30%以上的人工巡查工作量,标志着我国传统肉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智型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来自全球的嘉宾学者围绕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皮诺·阿拉基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全球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植根法治保障、商业伦理与责任共担,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呼吁,应充分挖掘可持续肉牛养殖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独特价值,推动牛文化国际交流与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国内多位行业专家提出,要激活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联盟、深化数字技术全产业链应用,建立全球统一的数据标准与互认体系,让产业发展更科学高效、消费更放心安心。

  上海市长宁区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推介了区域投资环境,展示了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与多元文化魅力,诚邀全球企业汇聚长宁、共谋发展。大会同期举办的两场圆桌对话,围绕“数字化赋能肉牛产业未来”与“肉牛产业区域化发展”展开深度研讨,为产业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

  此次大会的举办,不仅搭建了全球肉牛产业数据交易与多边合作的重要桥梁,更彰显了中国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强国战略的责任担当。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全球肉牛产业必将迎来更加透明、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为脱贫减贫、生态保护与人类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来源:中国城市网)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499)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