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焰控股公司的生产一线,有这样一位以技术为笔、以创新为墨的“工匠”——王东华。他深耕自动化控制、PLC编程、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二十余载,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成为企业技改攻坚的“排头兵”、节支降耗的“领航者”,更以多项技术突破和专利成果,为华新燃气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革新:从“旧系统”到“新引擎”的跨越

作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专家,王东华始终将“技术升级”视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针对蓝焰控股旧有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存在的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坚,通过优化通信协议、重构传输架构,成功实现系统升级。改造后的系统数据传输速率提升40%,故障率下降65%,为煤层气开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靠支撑。
在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垂直井数据远程传输技改项目中,王东华再次展现技术实力。他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精准定位项目痛点,提出数据远程传输+工业互联网方案,对井场电机参数,变频器参数,井下压力,流量计数据等核心设备进行精细化数据采集。项目实施后,年节省费用5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创新赋能:专利、专著与学术成果的“丰收季”
王东华不仅是技术实践的“排头兵”,更是理论创新的“耕耘者”。他主导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基于PLC的煤层气井智能监控系统”等3项专利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在《自动化与仪表》《水利技术与电力研究》《探索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技术论文10余篇,系统阐述变频器维修、数据远程传输优化等领域的创新思路;更历时两年撰写20万字个人专著《自动化控制与工业互联网实践》,成为行业技术人员的“实用宝典”。
“技术突破需要‘敢想敢试’的勇气,更需要‘深耕细作’的耐心。”王东华常说。他的创新成果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
匠心传承:从赛场到讲台的“双料导师”
作为2025年度山西省第八届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加气工项目主裁判,王东华以“严标准、重实操、强创新”为准则,推动赛事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他设计的“增压机故障模拟排查”考核环节,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被纳入大赛标准题库,其公正严谨的执裁风格更获评“优秀裁判员”荣誉。
“技术传承是工匠的责任。”王东华长期担任华新燃气集团高级内训师,受聘为华新燃气集团工匠学院讲师,通过“师带徒”“技术沙龙”等形式,培养青年技术骨干30余名。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徒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
荣誉背后的坚守:用技术诠释“劳动之美”
从华新燃气集团技能大赛第一名,到蓝焰控股“劳动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到山西省技能大赛获奖者,再到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王东华的荣誉簿上写满了对技术的执着。面对赞誉,他始终谦逊:“成绩属于团队,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如今,他正带领团队攻关“煤层气井群AI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开采效率。

结语
王东华的故事,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他以技术为刃,破除发展瓶颈;以创新为帆,引领企业远航。发表国家级专业学术文章10余篇,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更历时多年潜心钻研,著成20万字专业专著,为行业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从生产一线的技术攻关到行业赛事的专业执裁,从节支降耗的实效突破到学术成果的厚积薄发,王东华用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他以PLC编程的精准、自动化控制的高效、机电一体化的协同,在技术改造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以数据远程传输的创新、变频器维修的精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劳动模范,他不仅用技术创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以言传身教带动身边同事共同进步,成为蓝焰控股乃至山西能源行业技术人才的标杆。
匠心不改,创新不止。王东华将继续以专业为刃、以执着为锋,在自动化控制与技改革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用更多技术成果书写劳动创造价值、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为华新燃气集团蓝焰控股的高质量发展和山西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陈艳)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