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社会力量的参与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年11月3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直销行业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全美世界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美世界”)作为外资企业代表,其通过教育公益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赢得了与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上发布的《中国直销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报告(2025版)》亦收录了该企业的典型案例。
自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全美世界始终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置于发展的重要位置,其公益事业与企业成长同频共振。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公司精准聚焦教育领域,以“世界童窗”公益品牌为核心,系统性构建了集硬件改善、资源输入、精神赋能于一体的公益矩阵,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持续动力。
一、价值引领:公益基因驱动战略锚定
全美世界的公益行动,源于其“和谐、诚信、积极、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与“源于社会、回馈社会”的发展理念。这一深植于企业文化的公益基因,使其对乡村发展的痛点保持了敏锐的洞察,并最终将公益重心锚定在关乎长远的教育事业上。

“世界童窗”公益品牌的创立,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跨国赈灾义演。全美世界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创办人范文瑂博士的推动下,受前新加坡总理公署林瑞生部长倡议启发,设立了新加坡首个由私营企业主导的学生交流计划奖学金。2010年5月25日,“世界童窗”学生交流计划奖学金正式启动,旨在为中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提供赴新学习机会,将“温情无国界,让爱川流不息”的大爱精神延续下来。2018年,该项目系统化落地中国,逐步发展出涵盖“希望小学援建”“特色教室课堂”“爱心探访”“公益夏令营”“社会捐赠”等模块的矩阵式公益体系,形成了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二、硬件筑基:重塑乡村教育物理空间
改善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铺就教育公平“起跑线”的基础。全美世界自2018年启动“希望小学”援建计划,承诺每年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截至目前,已在湖南、云南、四川、河南、陕西、福建等6省投入资金超过1400万元,成功建成8所希望小学,直接惠及3500余名乡村学生。

这些援建项目彻底改变了原有学校的破败面貌。以湖南冷水江市中连乡杨家小学为例,援建前,教学楼窗户破损,黄土地操场雨天泥泞不堪。如今,四层崭新教学楼拔地而起,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与篮球场一应俱全,不仅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更重新点燃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样,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深处的希望小学,昔日的昏暗砖楼和泥泞操场被青瓦白墙的教学楼和混凝土校道取代,成为当地最亮眼的风景,有效稳定了师资队伍并吸引了外来支教力量。
除了传统校舍建设,全美世界自2019年起还同步推进“特色教室与特色课堂”项目。在多地希望小学配备智能教学终端、艺术及科学实验器材,引入艺术、科技、体育等素质教育课程,并联动志愿者驻校授课,有效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下沉,突破了乡村教育同质化的局限。
三、资源造血:构建可持续教育生态
全美世界深知,硬件建设是起点,持续的资源投入和精神关怀才能为乡村教育注入持久活力。
“世界童窗”海外学习交流计划是其资源赋能的重要体现。该计划通过奖学金资助,让乡村学子走进新加坡,体验多元文化与优质教育。十五年来,该项目已见证首批交流生中多人成才,如考入清华大学的李青锴、赴新加坡深造的皮子艺等,生动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
常态化的“爱心探访”机制则确保了支持的精准性。公司定期联合当地部门回访学校,及时补充图书、体育器材等物资。志愿者们深入学生家庭,不仅提供物质帮助,更通过谈心与励志分享进行精神鼓励。四川马边希望小学的彝族女孩阿依莫在志愿者持续关怀下,从濒临辍学到成为“绘画小能手”,其画作还入选了公益画展。

此外,“艺启童行”公益夏令营自2023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年,为乡村孩子提供了接触音乐剧、美术、影视表演等高层次艺术教育的平台。从长沙到北京再到横店,孩子们在专业培训和城市文化沉浸中开阔视野、滋养心灵,有效填补了乡村美育的空白。
四、长效投入:共筑乡村教育新生态
全美世界的乡村教育公益实践,形成了“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实践”、“硬件+软件+精神”的多维度赋能体系,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其“跨国交流+本土援建”的双轮驱动模式,既引入新加坡先进教育理念,又精准对接中国乡村实际需求;而从校舍建设到课程开发、从物资捐赠到精神赋能的完整链条,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统一。

正如《中国直销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报告(2025版)》所指出的,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的核心载体,正通过多元化实践,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变革。未来,全美世界将继续深化“世界童窗”品牌建设,持续深耕乡村教育领域,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看世界”的机会,与社会各界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