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焰控股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东华
摘要:随着天然气与煤层气行业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作为生产运行的核心支撑,其维修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行业整体效益。传统机电维修模式存在依赖人工、响应滞后、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适配行业高效化、智能化发展需求。本文围绕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展开研究,先分析改造带来的多维度效益,再从技术选型、流程优化、人员适配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策略,最后明确保障措施,旨在为行业机电维修模式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推动设备运维效率提升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效益分析;实施策略
引言
天然气与煤层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占据关键地位,而机电设备是保障气田勘探、开采、输送全流程稳定运行的基础。当前,多数天然气煤层气企业的机电维修仍以传统人工模式为主,维修过程中需人工排查故障、手动操作设备,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还易因人为操作误差导致维修质量不稳定,甚至引发设备二次故障,影响生产连续性。随着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将自动化技术融入机电维修环节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不仅能解决传统维修模式的痛点,还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深入分析改造效益并制定科学可行的策略,对推动天然气煤层气行业机电维修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的效益分析
(一)成本控制效益
传统机电维修模式下,企业需长期维持庞大的维修团队,人工成本较高,且故障排查耗时较长,易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增加,间接造成生产损失。自动化改造后,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同时,自动化设备可替代部分人工完成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等重复性工作,降低人工依赖度,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二)效率提升效益
人工维修受限于人员经验、技能水平及工作强度,故障诊断与维修效率存在明显瓶颈,尤其在复杂机电设备维修中,往往需要多次调试才能解决问题。自动化改造后,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诊断算法,设备可自动采集运行数据并对比标准参数,快速识别故障类型与位置,大幅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三)质量保障效益
传统维修质量高度依赖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责任心,不同人员的维修水平差异易导致维修质量不稳定,部分隐蔽性故障可能因排查不彻底而遗留,为设备后续运行埋下安全隐患。自动化改造后,维修过程由程序精准控制,零部件安装精度、参数调试标准均能严格遵循规范要求,避免人为操作误差。
二、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自动化技术与设备
自动化技术选型是改造成功的基础,需结合天然气煤层气机电设备的类型、运行环境及维修需求制定方案。对于关键生产设备,可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运行数据实时采集,搭配边缘计算设备完成本地数据处理与故障预警;针对复杂故障诊断需求,可采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通过训练模型提升故障识别准确率;在维修作业环节,根据设备重量、安装精度要求,选择适配的自动化机械臂、智能拧紧设备等,确保维修操作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二)优化机电维修流程
自动化改造需与维修流程重构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首先,梳理现有维修流程,识别其中的冗余环节与痛点,如人工数据记录、纸质工单流转等低效环节,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维修需求上报、工单分配、进度跟踪、结果归档的全流程数字化,减少人工干预;其次,建立基于设备状态的预测性维修流程,替代传统的定期预防性维修,根据智能监测系统反馈的设备健康状态,合理安排维修时间与资源,避免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最后,搭建跨部门协同平台,实现维修部门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的数据共享,确保维修所需零部件及时供应,提升维修流程的协同效率。
(三)加强维修人员能力适配
自动化改造后,维修人员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手动操作转向设备监控、程序调试、系统维护等技术型工作,对人员能力提出新要求。企业需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开展自动化技术培训,包括智能监测系统操作、自动化维修设备使用、故障诊断算法原理等内容,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素养;同时,鼓励维修人员参与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与调试过程,增强其对新系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自动化维修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与人员在改造及运维过程中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或遗漏;制定自动化设备日常维护规程,规范设备巡检、保养、校准等工作流程,确保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同时,完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维修数据的采集范围、存储方式与使用权限,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为维修数据分析与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二)强化资金支持
自动化改造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引进、设备采购与系统搭建,企业需合理规划资金预算,结合改造目标分阶段投入资金,避免资金压力集中;同时,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如申请行业技术改造补贴、科技创新基金等,降低改造资金压力;此外,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投向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注重风险防控
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风险、运维风险等问题,企业需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在技术选型阶段,通过试点测试验证技术可行性,避免盲目引入不成熟技术;在系统搭建过程中,做好数据备份与系统冗余设计,防止因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维修工作中断;在运维阶段,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针对自动化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快速恢复系统运行,降低风险影响。
结束语
天然气煤层气机电维修自动化改造是行业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升设备运维水平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与质量保障效益,还能推动行业整体运维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改造过程中,企业需科学分析自身需求,合理选择自动化技术与设备,优化维修流程,加强人员能力适配,同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支持、注重风险防控为改造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汪可训, 张伟, 郭磊. 对燃机电厂天然气增压机选型的探讨[J]. 能源与节能, 2020, (12): 22-23+26.
[2] 宁波, 姜建. 燃机电厂天然气泄漏检测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 (08): 57-58.
[3] 孙沿涛. 浅析某9E燃机电厂地埋天然气管道防腐技术的应用[J]. 电子世界, 2022, (22): 37-38.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