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小崆峒特大桥实现全桥合龙,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为项目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小崆峒特大桥全长864米,主桥采用(88+160+88)米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体系,主梁为单箱单室三向预应力结构,梁高从跨中3.5米至主墩处10米按1.8次抛物线变化,最大悬浇节段重量达252.5吨。

  自小崆峒特大桥开工以来,项目团队高效推进各节点施工。面对地质条件复杂、高空作业多、安全风险高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小崆峒特大桥跨越小崆峒沟,沟深150余米,属湿陷性黄土区域,黄土层厚度达200米以上,地势起伏跌宕,山势险峻陡峭,项目团队前期仅历时60天打通3.4千米施工便道;成立“桥梁专班”,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施工工法,攻克湿陷性黄土地区超长桩基施工难题,冬季攻坚完成60根92米长桩基施工,为特大桥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优化液压爬模方案,搭配三方监测制度实时监控墩身垂直度及边坡位移,针对液压爬模架体与塔柱间存在缝隙的高空坠落风险,创新设计翻板直接搭接塔柱,消除高处坠落风险;应用可视化班前安全教育讲评台并安装音视频摄像头,每日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配备新能源洒水车、循环水利用系统等环保设施,构建坡顶截水沟、平台RPC排水沟等组成的综合排水系统,从源头遏制水土流失;自主研发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通过全无线测温技术远程实时监控混凝土温度,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控裂难题。

  在小崆峒特大桥悬臂现浇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法,4个“T”构同步对称推进,确保了施工安全与结构平衡。通过应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并严格遵循先腹板、后顶板的科学张拉顺序,为大桥注入坚实“筋骨”。合龙阶段,综合运用顶推、刚性支撑、临时张拉与配重平衡等关键技术,成功保障了桥梁线形的流畅美观与主体结构的长期稳定,为实现优质高效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是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公路建设续建项目,也是纳入《甘肃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对于促进沿线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助推庆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义重大。(通讯员:李琦、魏文琪)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663)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