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一期工程施工完成,为后续猫道架设、主缆安装等关键工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碇是大型桥梁的“定海神针”,对保障桥梁整体结构稳定具有核心作用。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悬挂式地连墙+全断面深层地基加固复合锚碇基础”方案,并配备双锚块设计,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该锚碇总重量高达50万吨,相当于50万辆家用轿车的总重量;累计浇筑混凝土22万立方米,体积约等于110个标准泳池。一期工程涵盖锚碇基础、锚体、锚固系统及部分附属设施建设。待上部结构钢箱梁吊装完成后,工程将转入二期阶段,重点推进前锚室顶板、前墙施工及剩余附属工程收尾工作。
北航道桥南锚碇建设面临三大技术挑战:一是超深地连墙成槽垂直度(≤1/800)与成墙精度(≤30毫米)控制标准极高,其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大型基坑安全。二是在深厚富水软土地层中,首次应用全断面深层地基加固与水平封底技术,缺乏成熟经验参考,施工难度与风险突出。三是锚体混凝土方量大,水化热控制要求严格,需有效防控温度裂缝。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防裂这一世界级难题,项目团队优化配合比设计,采取“低胶凝材料、低水泥用量、合理水胶比、功能材料增效”的方案,实现对水化速率与膨胀历程的双重调控,使水化热峰值降低20%以上。结合智能温控系统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有效抑制了温度裂缝产生,显著提升锚体混凝土的耐久性,为打造百年品质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要节点回顾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位于长江中的民主沙岛,这座由长江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岛屿,地下百余米无岩层,土体含水量高,土质松软如“豆腐块”。为让重达50万吨的锚碇主体稳固扎根在“豆腐块”上,项目团队对基底以下28米厚度的软弱黏土进行了超高压旋喷加固,最大加固深度超过50米,前期开展了为期8.5个月的多阶段工艺试验研究,开发了D-RJP施工新工艺,确定了20余项关键工艺参数,研发了施工智能化控制系统,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手段,攻克了深层地基加固成孔垂直度、黏土层成桩直径及强度、桩间咬合效果等工程技术难题,成功将2497根超高压旋喷桩稳稳地插至“豆腐块”中,攻克了大面积深层地基加固难题,这一“人工超大规模高性能改良地基”的创新举措,为深厚富水软土地质下锚碇的建造打开了新思路,积累了新经验。(通讯员:史丹丹)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