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南方国家合作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再次迎来新的重要里程碑。就在近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粤港澳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合作组织粤港澳委员会”)与赞比亚共和国国家发展署(ZDA)在高规格仪式中正式签署《关于加强经贸、投资与文化交流合作的备忘录》,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迈入更高层次。
本次合作不仅获得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阁下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将为深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贸、产业、文化领域的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高层战略引领:中赞合作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在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粤港澳委员会代表团访问赞比亚期间,总统希奇莱马阁下专程接见代表团并举行长时间会晤,为双方的战略合作定下方向。总统强调,中国是赞比亚最可信赖的发展伙伴之一,双方合作基础扎实、成果丰硕、前景广阔。
希奇莱马总统表示:“此次同上海合作组织粤港澳委员会合作,将为赞比亚带来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全方位机遇,助力国家经济结构加速多元化,推动2030国家发展愿景落地。”
这一明确表态,显示出赞方对于此次合作的国家战略级期待,也体现出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度互信与协作的新高度。
新时代南南合作典范:打造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合作格局
签约仪式上,上合组织经贸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上合组织粤港澳发展委员会主任王瑞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制度创新、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此次合作,是新时代南南合作的新探索,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原则,推动中赞产业协作全面升级。

他指出,委员会将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赴赞投资,在能源、矿产精深加工、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性项目,为赞比亚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委员会将推动赞比亚优质产品更便利进入中国市场,拓展“赞比亚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和产业空间,促进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实现经济合作与民心相通并进。
上合组织粤港澳委员会副主任陈华表示,此次签约是“双向奔赴”的结果,也是“互利共赢”的体现。未来委员会将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优势,与赞比亚发展署高效联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为中赞合作注入制度化、体系化的动力。

图为:赞比亚国家电视台直播签约仪式
三大合作板块全面铺开:经贸、投资、人文齐头并进
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本次合作将重点在以下三大领域系统推进:
(一)经贸合作:打造促进双向贸易的长效机制
双方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筹备设立“赞比亚共和国名优商品展示中心”“ 赞比亚共和国重大项目合作交流中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消费优势,聚焦能源、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长期性经贸推广活动。同时联合举办经贸洽谈会、投资峰会及贸易展览,为中赞企业搭建更高效的对接平台,推动贸易便利化与成本优化。
(二)投资合作: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落地赞比亚
委员会将组织中国企业深入了解赞比亚市场需求,重点布局能源、矿产深加工、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赞方则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政策咨询到审批加速,从投资保护到法律保障,形成全流程项目支持机制。
双方还将建立项目跟踪与风险控制体系,确保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可持续运营。
(三)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
合作内容涵盖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双方将共建展示与合作平台,推进跨境文旅线路开发,促进赞比亚文化资源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夯实中赞人文交往基础。
三大保障机制:确保合作“落地见效、行稳致远”
为确保合作不止于签约,双方建立了系统化的执行机制,包括:
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实现顶层推动与战略协同
联合工作小组机制——负责项目推进与协调
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合作透明高效
这三大机制的设立,为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各项工作快速落地、务实推进。


共建“上合+非洲”新范式: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实践
此次签约不仅是中赞双边合作的重要事件,也是在“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的一次具体实践。其意义超越单一项目,更体现出上合组织在构建全球南方合作网络、促进跨区域协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上合组织与非洲国家合作的又一典型案例,此次合作将:推动中赞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推动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企业拓展非洲市场提供全新窗口以及带动“一带一路”在非洲大陆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双方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动互利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典范,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