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消费升级与育儿观念迭代的双重驱动下,童鞋行业正经历从基础功能向品质化、智能化、场景化的深度转型。当前童鞋市场已突破传统“穿用”需求,向“健康守护+场景适配+情感共鸣”三重价值升级。新一代家长对儿童足部发育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推动学步鞋、运动鞋等细分品类向专业化演进。
在童鞋市场同质化竞争的今天,新锐品牌奇诺鼠凭借"童鞋颜值派,妈妈更喜爱"的鲜明定位脱颖而出。品牌坚守 "手工美学x用户共创" 的核心理念,将温州的传统匠心与当代潮流审美深度融合,成功赢得了众多追求品质与风格的年轻家长。本期《品牌中华行》,我们走进奇诺鼠品牌,与品牌创始人陈成勇深入对话,探寻其如何用"手工美学"结合用户共创与快反模式,走出一条兼具温度与市场敏锐度的品牌之路。

品牌中华行:您创立奇诺鼠品牌的初衷是什么?是怎样的契机让您从女鞋领域转向童鞋赛道?
陈成勇:我出生在"中国鞋都"温州,可以说是摸着鞋楦头长大的。我们家乡有非常深厚的童鞋制造基础,但长期以来,产业主要以代工为主,利润薄,话语权弱。我在大学学习新媒体设计,之后一直在电商和设计领域工作。转折点是在我做女鞋期间,亲眼看到家乡许多拥有几十年精湛手艺的工厂,因为代工模式的冗长账期和极低利润而陷入困境。这让我很受触动。
我意识到,温州童鞋有顶尖的生产工艺,却缺少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我带着电商的经验和一份本土情怀,决定投身这个领域。我们没有一开始就大张旗鼓,而是先进入童鞋行业的基层,用做女鞋的爆款思维去小范围测试,市场积极的反馈很快验证了我的猜想,于是我们正式成立了奇诺鼠。

品牌中华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们是如何坚持"手工工艺"这一特色的?
陈成勇:最大的挑战,恰恰来自于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特色——传统手工工艺。为了保持鞋子的时尚感和生命力,我们的产品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划线上胶,这决定了我们无法像流水线产品那样大规模量产,这在初期很难吸引投资人,也伴随着资金和管理的巨大压力。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一度考虑放弃手工工艺。但后来与海外家人的一次深入交流点醒了我:许多顶级奢侈品坚持的正是手工匠心。我们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工艺本身,而在于其价值没有被市场充分认知。温州的童鞋产业需要的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品牌,而是一个能站出来,为传统手工工艺的价值发声的品牌。于是我们决定逆流而上,将"奇诺鼠"定位为"手工美学童鞋",哪怕慢一点、难一点,也要坚持做对的事。
品牌中华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奇诺鼠如何通过"用户共创"机制确保持续推出受欢迎的新品?
陈成勇:用户共创是我们产品创新的生命线。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设立了专门的用户运营团队。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用户社群,这些忠实用户是我们最宝贵的产品顾问。
我们的用户共创体系有几个特点:首先,我们建立了全员参与的轮岗制。公司所有管理层都需要定期参与用户信息回复工作,包括我自己也会经常在用户群里与大家直接交流。这种制度确保团队始终能听到一线用户最真实的声音。
在人才选拔上,我们有个特别的做法:优先招聘我们的用户群体。很多现任员工本身就是我们的忠实客户,他们对产品有切身体验,也最了解用户需求。当新产品打样出来后,第一轮试穿和反馈自然就由这些"用户型员工"完成,确保产品在初期就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反馈。
我们公司的ai和自动化部门会每天不间断的手机客户留言关键词,并推送报表给产品负责人。
我们的产品创新流程完全围绕用户展开。比如当我们发现不少用户提到童鞋的某个使用痛点时,设计团队会立即着手研究解决方案。样品出来后,我们会邀请不同类型的用户家庭进行测试,确保产品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这种深度共创让我们的产品创新始终扎根于真实使用场景。

品牌中华行:奇诺鼠的产品以其独特的"颜值"和贴心的细节备受好评,这些创新灵感从何而来?
陈成勇:我们的灵感核心来自于"用户共创"。我们公司大部分女同事本身就是宝妈,是我们产品的首批用户和最挑剔的"产品经理"。比如,我们经典的"系带内藏魔术贴"设计,就源于同事们的日常讨论:既想保留系带鞋的经典美观,又要解决小朋友易踩鞋带的安全隐患。于是我们创新地将外观系带固定,在内侧增加魔术贴,一举两得。
此外,我们的用户社群也非常活跃,给了我们无数金点子:比如受欢迎的"鸳鸯鞋"(左右脚不同配色)、"AB款"设计等,都直接来自用户反馈。我们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设计师,我们的设计师就是我们的用户和同事,是这种开放的氛围让产品充满了"活人感"和生命力。

品牌中华行:您提到"小单快反"的市场策略,这在童鞋领域颇为新颖,它是如何运作的?
陈成勇:这正是我们结合手工优势与互联网基因的成果。区别于传统品牌提前一年规划、深度运营单品的模式,我们更像一个"时尚快反品牌"。我们会紧密追踪影视剧、网络热点中的流行元素,借助手工工艺无需巨大起订量的灵活性,快速完成对流行元素的复刻与产品上新。我们称之为"温州速度"的另一种体现——不是大规模制造的速度,而是快速捕捉和响应时尚需求的速度。

品牌中华行:在技术壁垒和产品安全性方面,奇诺鼠是如何确保其核心竞争力的?
陈成勇: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安全方面,我们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这些合作确保了我们在材料研发、工艺创新和质量控制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通过与研究院的合作,我们在童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比如,我们共同研发了适合儿童足部发育特点的鞋底材料,既保证了足够的支撑性,又确保了良好的柔韧性。在安全性方面,我们严格遵循甚至超越国家童鞋标准,对所有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确保无毒无害。
这些合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让我们在坚持手工工艺的同时,能够确保每一双鞋都符合最高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品牌中华行:我们注意到奇诺鼠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非常有特色,很多用户反馈说你们的回复"很有人情味",能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吗?
陈成勇:这个秘密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回复确实就是我本人或者团队里的宝妈们亲自在回复。我们没有什么标准的客服话术模板。经常有用户半夜留言,可能正好是我在哄睡孩子后看到,就用最真实的状态回复了。
我记得有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位妈妈在评论区详细描述了孩子穿鞋时的一个小问题,我正好在用户群里看到,就用自己的账号直接回复了解决方案。结果她惊讶地说:"你们老板娘还亲自回复这个啊?"其实在我们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
这种"活人感"可能是奇诺鼠最珍贵的特质之一。我们的用户知道,在账号另一端的是真实的人,是有同样育儿经历的妈妈。这种真实的互动建立了很强的信任感,也让我们的用户社群更有温度。
品牌中华行:在品牌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您个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陈成勇:确实有一段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当初决定创立奇诺鼠时,我二十出头,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那时我在朋友圈写下:"人总要做一些旁人不能认同的事情。"这句话至今仍是我的精神支撑,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翻出来重温。
这段经历让我对"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成功时,人们会说坚持是成功的理由;失败时,它又成了失败的理由。锋芒既可能被时间磨平,也可能在岁月淬炼中愈发锋利。
奇诺鼠的成长轨迹,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我们的设计从被质疑"太过先锋"到逐渐被市场接纳,手工工艺从被认为"落后"变成品牌特色。这种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

我常常觉得,奇诺鼠的品牌个性与当下年轻父母的心态不谋而合。在这个总有人劝你要圆滑的世界里,我们更愿意相信:只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越聚越多。这种信念,不仅塑造了品牌的性格,也让我们与用户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品牌中华行:我们注意到奇诺鼠的Logo设计非常独特,这个水滴形状结合鼠创意的Logo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陈成勇:我们希望产品开发奇思妙想,对产品工艺一诺千金,对产品风格更加童趣,三者合一,三者合一,寄托我们希望孩子保持好奇、享受快乐、永葆童真的愿景。logo形状是一个水滴,同时是一个松鼠形象, 就妈妈的柔情似水保护孩子的童心。
品牌中华行:在社会责任层面,奇诺鼠有着怎样的愿景?
陈成勇:我们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像最近热播剧里展现的"草木染"工艺一样,手工制鞋也是需要被仔细看见和传承的好工艺。我们希望通过奇诺鼠的力量,让市场和消费者重新认识到温州传统手工制鞋的时尚价值与生命力。在微薄的力量下,让家乡的匠人工艺被更多人看见。我们与权威机构的合作,就是希望在坚守手艺的同时,不断注入科技力量,为本土鞋业注入新的活力。

《品牌中华行》栏目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权威媒体,长期开展“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寻找各行业中坚守品质、勇于创新的代表性民族企业,记录品牌的成长之路,全面展现品牌风采成就,并以《CMG民族匠心 国货之光》特别项目在CCTV-1、CCTV-13等频道联合展播的一档综合性品牌栏目。
目前,《品牌中华行》栏目已走访了诸多民族品牌,记录了立白、小米、圣象、全聚德、徐工集团、中国电建等著名民族品牌的成长之路,全面展现民族品牌风采成就,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助力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
2025年,《品牌中华行》栏目主要针对“科技智造、教育、农业、乡村振兴、品牌连锁、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人工智能 ”等领域做选题;重点甄选具有: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以及匠人/匠心精神、创新/社会责任的不同题材,通过CCTV、央视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日报、中国企业报等权威媒体,以广告、访谈、直播、微纪录、探厂/探店等融媒体官方权威报道,不但能树立行业标杆,助力企业成长,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细分领域以及地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