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持续降低,我国迎来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多地按下能源保供“启动键”,锚定目标稳生产,坚决打好能源保供“主动仗”,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作为能源企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切实发挥央企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扛牢保供煤、保供电、保供热、保运输责任,实施“暖心平价煤”“供热早启动”等一批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聚焦客户用能需求,从资源保障、风险应对、运维安全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助力企业供暖期释放新活力,以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温暖一方百姓。“风光无限2024—2025年度供暖期能源保供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媒体行来到采煤一线,途经通辽市、霍林郭勒市、赤峰市和锦州港,展开了一场“寻暖”之旅。
保煤炭 夯实基础为民生提供暖心煤
我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位于霍林河煤田生产基地如何让“黑色煤炭”走“绿色能源”创新之路?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地煤销售无人值守生产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30秒过磅、4分钟装车、18分钟出矿,短途的话一天能挣两趟运费,有了这套无人值守系统,我们拉运的效率提升一倍。”运煤司机王刚出发前就在“地煤销售”小程序上完成接单预约拉运的时间,通过“手机小程序”自动传送到煤矿并完成系统入矿审核。
系统叫号、自动识别、智能装车、无人值守过磅、电子磅单……地煤销售智慧管理系统从进厂、核准、装车、检斤、核验等一系列流程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实现流程精简,由“信息流”“大数据”支撑“指挥链”,将煤炭产、运、销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传统煤炭销售向“数智化”煤炭转变,单日平均付煤车辆由200台提升500余台,生产效率提升30%。自系统运行以来,已累计发运煤炭661.88万吨、17万运煤车辆录入系统,为煤炭运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全年煤炭生产1800万吨,保障东北地区10余家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供应。”扎哈淖尔煤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玉介绍说,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将煤炭保供作为当前保供的首要任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区域性、季节性煤炭资源及运力紧张的实际,以协调降本增效“民生煤”和争取保量控价“保供煤”,发挥“双储双仓”机制,煤炭日均库存达15万,两台破碎机最高破碎量达到11万吨。深入落实自治区煤炭保供部署安排,以最低坑口价格、最高煤炭品质连续4年向通辽市9个旗县市区80万户农牧民供煤,预计今年供应36万吨“暖心”平价煤。
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秉承“安全、智能、绿色、高效”工作主线,围绕“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智慧化、无人化能源保供生产运行系统发展方向,承担着大东北地区的保供任务。煤炭生产工艺采用单斗挖掘机——自卸卡车原煤外露——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输送机——封闭料场存储——轮斗式堆取料机——汽车、火车结合式煤炭外运。
整个工艺流程通过利用无人驾驶自卸车、输煤系统巡检机器人、斗轮无人自动堆取料、装车站无人自动装车、智能化地销煤场等智能化手段,基本实现煤炭保供的产、运、装全链条无人少人自动化生产工艺。
“公司坚定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属地政府关于保障百姓过冬用煤的号召,今年率先启动今冬明春属地农牧民“暖心煤”交付工作,比去年提前20天。”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贾宏君介绍说,为了做好付煤保障工作,我们组建了付煤工作专班,结合煤炭生产、装车外运、用户需求等因素,提前谋划运煤道路场地修整,合理划分功能区,优化车辆分级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对原煤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监控和检查,优化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跟踪煤质化验,确保“暖心煤”真正“暖”到群众的心坎上。
截至11月1日,2024年白音华蒙东煤业已完成原煤生产1311.83万吨,外运量1326.69万吨,日均外运15列火车,为今冬明春煤炭保供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稳定的保供形式,彰显央企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自2021年以来,内蒙古公司推行“暖心煤”工程已有四个年头。今年,公司以最优惠的坑口价、最优质的煤炭,为通辽及西乌珠穆沁旗的20多万户农牧民提供40多万吨平价“暖心煤”。中电投内蒙公司完善防寒、防冻、防暴风雪措施和极端天气煤炭保供应急预案,统筹两地五矿煤炭供应结构,加强煤炭生产组织与铁路运输调度,保证煤炭保供工作安全有序。供热期日发运量达到20余万吨,保障属地及吉林、辽宁等大东北地区供热企业用煤和农牧民用户温暖过冬。
保供电 打出技术“组合拳”火电厂变“绿电厂”
据悉,内蒙古公司现有11家火电企业,在运火电机组33台,总装机容量882万千瓦,主要承担东北直调电厂30%的保供电任务。年平均发电量440亿千瓦时。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利用产业行业协同优势,全力做好煤炭生产组织、铁路运力调度、电厂存煤达标工作,确保“产运销储用”各环节衔接最优;合理安排火电机组检修计划,防范风险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区域专家联动和物资联合储备的作用,确保应急情况下人力物力资源及时共享。
针对蒙东区域迎峰度冬的季节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燃料中断、热网中断、防火、防寒防冻、防极端暴雪天气的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各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注重精益管理,提高机组可靠性。以“秋检”等专项工作为契机,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防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在控。全年安排44台次机组计划检修,保障机组应修尽修;开展安全改造升级,合计治理各类隐患近百项,进一步提高机组长周期可靠性运行能力。
优化运行方式,减少发电用煤。安排机组实施灵活性改造,实现公司300MW及以上共计13机组全部具备20%的深调能力,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为电网提供可靠的灵活性调节电源。在煤炭供应受限的情况下,优先停止跨省外送电量交易,其次降低发电负荷,全力保证民生取暖用热,确保供热企业用电稳定。通过内部发电权转移,将发电经济性较低的赤峰热电厂和盛发热电公司部分电量向经济性较高的霍林河坑口公司和大板发电公司转移,确保发电耗煤最优化。
其中,大板发电公司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还承担着大板镇城区568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大板发电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洪力介绍,面对供暖保障的挑战,我们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部署,成立保供专项机构,制定专项保供热措施,成立保供热专项组织机构,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当前,煤场存煤31万吨,可用天数22天。
2024年6月投产发电的白音华坑口发电公司,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保供项目、国家能源局督办的重点保供项目,总投资约52.8亿元,采用煤电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褐煤间接空冷发电机组,通过消纳劣质褐煤400余万吨/年,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及电力外送。
环保方面,电厂运用烟气提水、间接空冷等行业先进技术,真正实现全厂生产“零补水”,烟气提水量达到163万吨/年,为全国同类型机组中规模最大。项目建设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等装置,除尘效率99.9%、脱硫效率99.6%、脱硝效率90.7%。智慧方面,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成全国一流智慧电厂,获评“2023年度电力建设智慧工程五星案例”。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技术,搭建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全厂数据统一接入、信息集中共享、智能应用统一管控。公司智慧电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等技术集成智能传感与执行,智能控制与优化,智能决策与管理,实现机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灵活的运行。
保供热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供热新标杆
11月中旬,通辽热电公司供热营销服务中心综合业务办理大厅里温暖如春,尽管办理业务的人不多,这里曾刷新了单日最高接待用户达1000多人的纪录。
通辽热电公司作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唯一一家窗口服务单位,其供热营销服务中心负责公司热费收缴、增容、减容、过户更名等业务办理以及陈欠热费回收、供热稽查等工作。除了综合业务办理大厅,还在平安西区北门设立人工营业站和24小时无人自助服务站,三个网点共21个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通辽热电公司供热服务中心业务部主任王怀宇介绍:为提高供热业务办理效率,公司相继开通了企业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政府“蒙速办”平台、中、农、工、建银行网银App等线上业务办理平台缴费。同时,在线下配置了30台自助服务机,分别投放在平安24H自助营业厅、大型商场、居民小区等地点,方便用户就近自助办理缴费、查询、报停、恢复用热和打印电子发票等供热业务。
不仅如此,通辽热电公司通过智慧供热管控平台,实现了集数据采集、温度监控、智能分析、热量调配、自动调整、客户服务等功能于一身。在热网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平台,副主任兼调度长张佳琳介绍:“早在10月12日,已提前开栓供热。今年以来,公司结合上年度供热回访发现问题,提前筹划、分步实施,热网侧在技改、科技、检修等项目上总投资2910万元。”
公司还积极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重点对智慧热网调度指挥平台及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目前均已开始进行软件调试。项目投运后,预计热网各项能耗指标整体下降10%,每年可降低标煤消耗1.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万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同时保证广大热用户室内温度始终处于舒适水平。智慧供热项目具有多个主要特征,包括构建智慧供热大脑、更新站内控制程序、推进国产化替代改造、搭建数字孪生系统、开展二次网自动化平衡调整试点等。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全国供热行业内示范级智慧供热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智慧供热道路。
在推动智慧化改造的同时,公司采取“有诉必应、未诉先谋”理念,推出“供热管家”服务,在每个小区单元内张贴《供热明白单》,配合961658客服热线,解决用户用热诉求。截至目前,供热三分公司的6个供热管家日平均接听来电20余个,问题解决率100%。通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在通辽区域最大的供热管理企业,占通辽市主城区总供热面积的72%,为26万热用户、近60万人提供服务。
据悉,内蒙古公司承担着通辽、赤峰、霍林郭勒、白音华工业园区、大板、扎哈淖尔工业园区六地,共计6700万平方米约60万户供热面积内的热用户冬季供暖任务。2024年计划完成供热量3735万吉焦,本采暖期应各地供暖诉求,霍林河市区提前5天开栓供热、通辽城区、赤峰城区提前4天开栓供热,确保百姓温暖过冬。
保运输 多措并举护航北煤南运新路径
在前往锦华铁路大板东站的赤峰铁路分公司轨道综合检测车上,赤峰铁路分公司工务管理部负责人毛景新介绍说,锦华铁路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煤、电、铝、路、港产业链以及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其主要承担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及周边煤田至赤峰、辽西地区以及锦州港下水煤炭的运输工作,同时负责锦州港部分疏港运输任务,并为沿线企业提供运输服务。锦华铁路区位优势显著,对于优化区域路网布局、推进蒙东地区口岸建设、助力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锦华铁路(锦州-白音华)线路始于锦州港,向北依次经过锦州市、葫芦岛、朝阳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最终抵达白音华煤田,正线全长627公里,由赤大白铁路和锦赤铁路两部分组成。其中,赤大段旅客列车通行,改变了赤峰市北部6个旗县不能乘火车直接进入赤峰市区的现状。
在煤炭保供工作中,港口运输至关重要。作为集团内部的重要煤炭下水港,锦州港口公司将平稳安全保供视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自10月底,锦州港口公司启动特殊工作机制投入煤炭保供工作,工作人员进入紧张状态,优化作业流程,提升装卸效率。锦州港口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志刚介绍说:公司明确将发电、供热用煤的装船和汽运作业优先安排,全力配合内蒙古公司调运中心优化运输环节,确保保供煤流转高效顺畅。针对装船作业精心规划,尤其针对告急电力企业需求,保障保供煤及时入港、迅速运出。整个保供过程坚守安全第一原则,随着供暖季推进,港口煤炭运输量持续增长。
11月份以来,锦州港口公司联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煤炭客户等多家单位,共同构建电煤运输保障体系,力保锦州港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畅通。通过强化煤炭场存、每日运量、锚地船舶数量等信息互通,科学进行数据分析,提前预判趋势变化。同时,根据电煤运输保供需求,适时召开协调会议,研讨电煤运输链条关键要素变化趋势、可能后果及应对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提升港口通航和装载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为首要原则,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培训,全面提高保安全保生产的综合能力。截至11月14日,锦州港口公司年累计装船60艘,已有158万吨煤炭运输到各地。
多年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循环经济建设和打造产业协同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产业集群化、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是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以多能互补为核心的霍林河循环经济加速升版,集“低热值褐煤+坑口电厂+电解铝”于一体的白音华循环经济高质量贯通,以“蒙古马”“大基地”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加速布局,公司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持续提升。
公司还将有力践行“党建引领、绿能新质、一体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全力推进“筑牢安全环保底线、突出新能源主体地位、夯实煤炭产业基础、强化煤电重要保障、打造一流绿电铝产业、打造低碳智慧路港、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行动、用好资本运作手段、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实施精益管理策略”十项战略重点,持续强化“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纪律保障”四方面战略保障,确保“2030战略规划”高质量落地见效,“绿色转型七年再造”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电投新篇章内蒙古公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