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鹿娟


  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代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浦东新区人大代表、上海元气医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明贵带来了多项建议,并围绕破解养老难题、推进医养深度融合、解决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生活保障等话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破解养老难题 率先打造意定监护服务示范样板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28.8%。作为上海市GDP占比最高的区域之一,浦东新区老龄人口数量更为庞大,60岁以上老人总计111.48万人,占区域总人口的33.4%。

  “在家庭小型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监护人缺失或监护不当的问题,部分自理困难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急需政府推出切实有效的养老支持政策。”黄明贵指出,“意定监护制度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所谓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黄明贵表示,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的特大型城市,老年人与子女分离居住现象较为普遍,下一代血缘亲属都在海外的情况也较常见。为满足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破解传统养老瓶颈,上海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社会组织,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意定监护服务。早在2016年,在修订《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过程中,上海市就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了老年意定监护。“在当前国家立法支撑、推广意定监护的前提下,上海市尤其是浦东新区,更应该积极响应,率先在全国打造意定监护服务示范样板”。黄明贵说。

  然而,目前社会公众对意定监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较低,专业监护机构匮乏,监督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对此,黄明贵建议:

  首先,浦东新区可以探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意定监护”在沪适配的具体操作流程、申请条件和相关的法律责任等,为意定监护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包括对监护人的资格审核、对监护人行为的监督以及对不当监护行为的纠正等,确保意定监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三,鼓励和支持设立专业监护机构,并为这些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和监管细则,确保这些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监护服务。

  第四,建立全方位社会监督机制,通过线上申请、审核、监督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举报投诉渠道,接受公众对于意定监护相关事务的投诉和建议,及时处理和纠正不当行为。

  第五,银行保险机构应利用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开发适配意定监护管理与执行的数字化工具,推出配套金融产品,支持被监护人的财产管理和风险保障。

  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促“基本养老服务”向“品质养老服务”迈进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目标,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意见》还明确,促进医养结合,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在政策体系、服务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强疾病防控,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健全稳定顺畅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简化转诊就医程序。

  黄明贵表示,随着2024年底“东西南北中”7个大型养老机构建设收官,浦东新区正在从“基本养老服务”向“品质养老服务”迈进。但如何对标引领区建设的使命任务,将“东西南北中”项目打造成为浦东公建保基本养老机构的标杆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引领,在医养结合、认知障碍照护、智慧养老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带动区内养老机构实现从“基本养老服务”向“品质养老服务”的目标迈进,是浦东的愿景。

  黄明贵指出,由于目前“医”和“养”服务衔接不够通畅,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卫生室)与辖区养护院、老年日托所、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毗邻,但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执业性质、收费价格及福利报销等差异,老人更倾向“医”养机构养老,入住医养机构经治疗且稳定后难以回转养老机构,造成医养机构养老护理床位一床难求,进而加剧了医养服务资源浪费。

  黄明贵建议,养老机构应申请医疗执业许可,设置少量康复护理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和护士多点执业,对养老机构老人健康评估6个月/次,对于有治疗、康复、护理等医养服务需求,但不愿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老人,就地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实行医疗保险治疗的床位收费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康复护理床位中腾出少量作为生活养老床位,对于收治入院治疗康复护理老人,病情稳定后不愿回转养老机构的,转入民政生活养老收费模式,养老机构派遣专业护理员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填补空白 完善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专门照护机制

  18岁以上的重度自闭症人群因其特殊性,往往无法融入就业环境,长期依赖家庭照护,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随着家长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下降,家庭照护能力逐渐减弱,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黄明贵表示,目前,针对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尚存在较大空白,现有的养老政策对托管服务对象的年龄限制较为严格,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无法纳入养老院托管服务范围,使得许多家庭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难以获得喘息之机。此外,现有的服务机构缺乏针对重度自闭症人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托管服务缺乏财政支持,服务覆盖面有限。

  为此,黄明贵建议由浦东民政局主办,浦东财政局协办,共同推动建立和完善针对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的托管服务体系。首先,探索突破现有养老政策限制,将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纳入养老院托管服务范围,设置专门照护机制,配备具备孤独症照护经验的专业人员。其次,浦东新区财政局应协助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托管服务的场地、运营和家庭补贴,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第三,建议在浦东新区部分街道或社区试点设立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托管服务中心,根据试点经验优化政策设计,逐步推广至全区,加强政策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支持重度自闭症大龄人群的托管服务。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赋能区域医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元气医疗科技集团的董事长,黄明贵始终致力于带领集团构筑以“核心医疗技术+康养生态闭环+健康内容运营+保险支付机制”为四轮驱动的“医康护养教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上海元气医疗科技集团旗下拥有上海颐山康复医院、上海颐慈护理院、颐和康养社区等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其位于上海浦东的元气康养城,占地105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物业也已建成,力争将元气康养城打造为“保险+医养结合”的“医康护养教”一体化标杆。

  深耕行业多年,黄明贵的视野不仅局限于国内,他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浦东新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2024年12月7日至10日,黄明贵访问了DENBA株式会社、圣心医美、共生之家、JTK诊所等多家日本医疗机构,并围绕多个具体项目合作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洽谈。

点赞(1416)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