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立体交通枢纽要道,坐拥我国第一能源大港,得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港城产业园区,如何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在河北沧州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的沧州中物供应链有限公司作业区内看到,六台智能化龙门吊高效运转着,将一批批钢卷精准装至新能源重型卡车上。紧接着,这些零排放的新能源重卡随即启程,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的制造业基地。据了解,目前,港城产业园区拥有新能源重卡车431辆,具有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等优点,能耗成本较燃油重卡车降低60%,维护保养费用降低50%。
近年来,港城产业园区紧紧围绕“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红利下,港城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发展将孕育更多精彩。
随着沧州黄骅港加快转型,临港物流优势进一步彰显。
2024年,沧州黄骅港加快推进总投资104.24亿元的9个在建项目,30万吨原油码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煤炭堆场工程顺利完工,港口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通道更加畅通便捷,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黄骅港至美国西海岸集装箱航线开通,累计开辟集装箱内外贸航线19条,与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互通贸易往来。
2024年,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5亿吨,同比增长7.35%,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突破3亿吨,其中全年完成煤炭下水量21435.5万吨,连续六年位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集装箱累计完成84.62万标箱,同比增长35.70%,现代物流展现新局面。
“我们将加快推进总投资558亿元的集装箱、滚装、原油、LNG等21个码头项目建设,落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7条铁路专用线等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黄骅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沧州港务集团董事长王宝辉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港城产业园区建成和在建物流项目26个,随着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全面铺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逐步成为港城产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羽翼。
完善、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走进渤海新区站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分布在各个作业区域,紧密配合,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渤海新区站改造于2024年12月开工,是黄骅港综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的重要组成。这条铁路专用线项目由河北渤海投资集团建设,总投资6.1亿元,全长6.32公里,主要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站、区间铁路以及对原有渤海新区站改造。项目通过配套建设物流园区发展“前港后园”模式,新建铁路路段由黄骅港综合港区后方综合物流园区出发,与原有邯黄铁路接轨,实现公铁水无缝衔接,是河北省铁路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规划组成部分。
项目目前进入正线铺轨和园区站建设阶段,当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2025年竣工。建成投运后,可具备煤炭、矿石、集装箱、粮食等多种货物品种运输能力,近期煤炭周转量可达1000万吨,矿石周转量可达800万吨。
通用泊位、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皮带机管廊、油品输送管线、跨境电商贸易平台……港城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物流产业全链条建设,进一步推动港口基础性、枢纽性支撑作用的显现和发挥,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通,推动沿海经济繁荣发展。
2024年10月,港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义乌市跨境物流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义乌市物流协会将引进世界著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在港城产业园区开展业务,开展跨境电商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合作模式,力争两年内,跨境物流在港城产业园区实现不低于400亿人民币的年贸易额。目前,3家头部跨境物流企业已落户港城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港城产业园区围绕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国际物流通道日益畅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持续加快,2024年港城区进出口总额为58.29亿元,充分彰显了港城产业园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
2025年春节期间,黄骅港中欧班列实现双列连发,两列班列均沿黄骅港中欧班列固定线路运行,全程4270公里,预计10天左右抵达中亚重要枢纽城市——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减少了黄骅港至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进一步畅通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为黄骅港打造国际物流通道、优化‘多式联运’运输结构、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沧州港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风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