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易县万众邦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雕刻培训班,吸引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近百人参加。近年来,他们通过打造“培训、孵化、服务”三位一体创业生态模式,累计带动了1500多人就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
据了解,易县万众邦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16年,位于易县城西一公里、112国道南侧的易水文化产业街上,孵化特色项目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砚雕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绳编织。此外,书法、字画、绞胎、崖柏等文化业以及易县区域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土特产等也陆续入驻。
易县万众邦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环境,还积极构建全要素孵化服务平台,涉及创业指导、财税咨询、投融资、管理咨询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创业指导服务。易县衣恋缝衣服务店与北京盛世衣博公司合作,带动8个村近百名妇女从事缝制校服、企业工装等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编织培训
他们在人社部门引领下,在提升孵化基地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帮扶机制。基地标识牌及入驻商户门头,统一规划、制作、悬挂,提升了基地整体形象,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去年当地突降暴雨,112国道洪水倒灌,影响了部分门店营业。他们积极帮助这些门店消化困难,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对易水文化产业街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利用最短的时间为受到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线下门店经营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他们邀请网红和专业讲师开办线上营销培训班,对入驻的小微企业如何开设网店、如何吸粉引流、如何利用淘宝、京东、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他们针对就业消化能力强的易砚和绳饰编织开办公益培训班。易县独韵手工饰品店和梁格庄绳饰扶贫培训基地开展编织培训班,吸引了梁格庄、码头村、全山庄村、五道河村、太平峪村、小龙华村等500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其中200多位农村妇女成为编织能手,每天可编百余条,月收入最高达到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