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人民政府、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承办的中国海油“劳动主播+”培训项目在四川省白玉县正式开班。白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宁、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劳动主播项目负责人郜慧敏、白玉县经信商务局负责人等出席开班仪式。
万里帮扶结硕果 数字赋能正当时
白玉县经信商务局负责人在主持开班仪式时表示,雪域高原与祖国首都虽相隔数千里,但白玉各族儿女心向北京。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下,中国海油与川西白玉缔结了帮扶对子,成就了千里帮扶情谊。此次培训依托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优质教育资源,旨在为白玉县培养兼具数字技能与传播能力的专业主播人才,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本土主播 激活特色经济
郑宁指出,当前白玉县正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此次培训恰逢其时。他举例理塘“达洼在理塘”、丹巴“嘉绒阿娟”等成功案例,强调直播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白玉的昌台牦牛、高原藏菊、各种菌类等优质农特产品资源,需要劳动主播当好‘代言人’。”他希望学员们依托中国海油的帮扶力量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教育资源,将所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将直播与白玉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使之真正成为推销白玉农特产、传播深厚白玉文化的优质平台。同时,郑宁对学员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学以致用,将技能转化为推广特产、传播文化的实际成效;二是把握机遇,通过直播开辟个人发展新路径,服务家乡。
创新培训模式 赋能地域特色人才培养
郜慧敏介绍,本次“劳动主播+”培训项目将提供“5天集中授课+5天入户指导+固定时段线上辅导与陪跑”的立体化培训,并为白玉捐建劳动直播间与专业直播设备。通过“设备支持+技能培训+流量扶持”三位一体模式,帮助学员掌握直播电商全流程技能,深度挖掘生产劳动场景内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个人IP。她希望学员们学有所成,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劳动场景、文旅场景,做家乡物产的分享者与传播者,用自己的独特视野代言白玉与白玉物产,成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有为青年。
据悉,此次“劳动主播+”培训项目参训学员将系统学习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课程,优秀成果将通过平台推广,为白玉特色产品及文旅资源引流赋能。
审核:邢自强 贾晶晶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