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包信和
4月26日,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包信和出席会议并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贵州现代化产业振兴”为主题进行分享。包信和表示,“期待贵州未来成为‘三个高地’,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地,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生态资源富集,能源结构独特,民族文化多元。从“中国天眼”FAST的全球瞩目,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异军突起,到磷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贵州正以生态为底色,数据为动能,以创新为灵魂,重塑现代化的产业格局。
“作为长期从事能源转化和纳米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也非常关注贵州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潜力。”包信和直言,贵州煤、磷、铝、锰等40种矿产资源质量居全国前10,矿种多、分布广、门类全、品类优,是名副其实的矿产资源大省。同时水能、风能、光能禀赋突出,为发展清洁能源、储能技术、高端材料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现代化产业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要根植于区域特色的资源禀赋。”包信和表示,贵州的实践表明,唯有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增量,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对于贵州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包信和建议,要深化科技红娘平台,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要更好地发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作用,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要丰富东部研发,贵州制造模式的内涵,建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打造东部成果贵州转化的开放合作模式。同时,厚植人才沃土,书写振兴贵州的大文章。
“人才与产业互为镜像,一流产业经营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产业。贵州能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自然就能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而人才的汇聚又将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形成以产聚财、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包信和认为,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为产业振兴储备生力军。
“今天的贵州既有青山遮不住的生态魅力,更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锐气。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深信以创新之火点燃产业之光,以人才之基成就振兴之梦,贵州必将在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征程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康庄大道。”包信和说。
审核:吴洁 闫肃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