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身披金红色绶带的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院长姜红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姜红江,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院长。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

与时间赛跑的“关节卫士”

三十年如一日,“技在手,稳在心”是他的座右铭。姜红江每日清晨6时30分便准时踏入医院,开始他忙碌的一天,查房、问诊、分析影像资料……他日均完成5至10台手术,年均手术量超千例,尤其在关节置换术方面,他手法娴熟,仅需半小时便能圆满完成一台手术。尽管已经重复了上万次,但他仍始终如初次执刀般严谨。曾有一位髋关节严重骨化的七旬患者,辗转多地求医均被告知“手术成功率不足30%”。姜红江在无法止血、没有解剖标志的情况下,凭着经验重造髋臼及股骨侧。在团队的紧密协作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不仅比预想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而且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姜红江才发现自己双手都是湿的。“你可以术后后怕,但不能术中胆怯。”姜红江说。

甘为人梯的“育才梧桐”

在手术室,他是严厉的导师;在实验室,他是倾囊相授的引路人。“别的我不敢保证,但只要不偷懒,我就能让你成为好医生。”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承诺,激励着年轻医生不断前行。他以身垂范,积极学习医学知识,密切关注国内外医学科学最新成果,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人才培训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先后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骨科医院、上海六院、九院、中科院广州生物所、长春化学所等医院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参观学习。

他牵头成立“昆嵛青年创新团队”,以竞争协同机制激发人才潜力,五年间培养出3名威海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区十大杰出青年,3人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30余名主治医师成为医院中坚力量。他率先承担教育厅教改项目,开展“3+1+1”教学模式,增加临床教学与实践占比,带教的近20名研究生现今都奋战在全国各地骨科一线。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每年至少完成3项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并承担省市级课题2项以上。

创新向前的“科研先锋”

从普通医生到国内最大骨关节团队之一的领军人,他坚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持续致力于骨关节重症的科学研究,领衔成立姜红江创新工作室,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他推崇多学科融合,在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先后将6项创新专利转化为临床实践,其中《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更是荣获2022年中国专利奖。他首创的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骨折治愈率高达90%,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手术,引领专业发展;他率先将3D打印导板技术引入骨科临床实践,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极大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他突破传统思维,探索出细胞因子注射治疗骨不连、断端硬化新方案,年注射高达2000人次,好转率95%,关节置换率下降80%,深受患者肯定。

作为全国重点骨伤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他主导搭建国家省市三级科研体系,推动医院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山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山东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等5大科研平台。此外,他还参与了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华东六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山东省中医优势专科、泰山学者骨外科岗位的规划及具体实施,将传统正骨技艺与现代再生医学深度融合,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他推动建立的细胞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将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微创新技术正式用于临床的医院。

从医30载,白大褂口袋里的钢笔,见证他凌晨伏案修改论文的执着;手术服袖口的磨损,记录他与无影灯为伴的8000多个日夜;办公室墙面患者康复后的合影,定格着“让躺着的患者站起来”的初心。即便在脑出血治疗后第五天,他仍坚持返回手术台——这不是鲁莽,而是“患者等不起”的责任使然。

荣誉催人奋进,劳动书写荣光。如今,他带领的骨关节专科已发展至6个病区、600张床位,年完成关节置换术4000余例,数量与技术双居国内前列。但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最珍视的仍是查房时患者的一句“姜院长,我今天能走两步了”。

来源: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26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