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会上,长虹技佳钣金模具厂机加班班长、高级工程师张祥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图:长虹技佳钣金模具厂机加班班长、高级工程师张祥辉
将"快、准、稳"的工匠特质淬炼成行业标杆
1993 年 7 月,技校毕业的张祥辉怀惴着满心憧憬与自豪,初入长虹车间的张祥辉原以为是技术精湛的施展,却未曾料到,操作车床竟是一场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车间里,机床前的每分每秒都需要全神贯注、全程站立。“这哪里是技术活,简直就是体力活!”腰酸腿疼的张祥辉站站坐坐的节奏,让加工进度陷入停滞。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张祥辉羞愧难当。就在他满心愧疚与不安,师傅走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干活不怕慢,就怕站!”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醒了迷茫中的张祥辉。即便30多年过去,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每当回忆往事,这句教诲依然历历在目,成为记忆深处最深刻的印记。
从车工助理到高级工程师,再到全国劳动模范,30多年的职业生涯,张祥辉用“坚持”二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位从一线车间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创新,将"快、准、稳"的工匠特质淬炼成行业标杆,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传奇。
在张祥辉总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生产,把每一次加工都当作精进技艺的机会。同时,他积极投身技能竞赛,在与同行的切磋中博采众长。"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创新思维的孵化器。"他坦言,许多突破性的加工方法,都源自竞赛中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深耕技术创新沃土,张祥辉参与的项目不断结出硕果。"CAE塑型成型分析在精密模组钣金模具上运用"项目,将模具开发周期缩短15天,助力企业技术水平跃居行业前列;"低成本金属无边框背板项目"首创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从50%提升至90%;"自助榨汁机杯体杯盖分离装置开发项目"打破技术垄断,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创造8.8亿元产值奇迹。
二十载匠心筑梦,张祥辉以30余项技术攻关、4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的丰硕成果,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对工匠精神最生动的注脚。从普通车工到全国劳动模范,张祥辉用一把"好刀",雕琢出中国制造的品质高度,也为无数产业工人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匠心构筑的全周期人才培育生态
张祥辉的璀璨蜕变印证着传承的力量,同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精湛技艺与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常常深入熟悉的车间现场,开展实践教学。
累计培训一线技术工人达7100人次,五年间,130余名技师及高级技师从工作室走向岗位,与5家职业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通过"集中授课+现场实训"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学员就业与企业招聘的无缝对接,开创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新局面。
他以"师带徒"模式培养的108名徒弟,如今均已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多人担任班组长,其中徒弟杜勇更是成长为高级技师,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面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至高荣誉,他平静地说道:"这份荣誉首先要归功于公司给予的宝贵机会和广阔平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岗位,传承工匠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攻克更多技术难题。"
这番肺腑之言,折射出长虹控股集团为技术人才构建的全方位成长体系。正是通过技能提升、职业发展和技术支持三大平台,长虹助力张祥辉实现从 "技校生" 到 "大国工匠" 的蜕变,也为各岗位技术人才铺设了全周期、多层次的成长路径。
在长虹匠心构筑的全周期人才培育生态中,以张祥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师脱颖而出,行业领军人物与高技能人才持续涌现,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勇攀高峰的毅力,将专业智慧与创新灵感融入每一道工序,共同谱写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时代华章,铸就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不朽传奇。(杨丽蓉)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