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涉及川菜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1日起施行,为此,4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专场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是四川亮丽的文化名片、产业名片,全国川菜(仅中式正餐)门店数超过15万家,占全国中式正餐赛道总门店数的11.4%,但是长期以来,川菜产业面临协同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发布会上,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委副主任委员陈贵林介绍,四川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川菜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政策措施存在阶段性、零散性特点,确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强化川菜发展法治保障。

此次出台的《条例》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一方面紧扣川菜特点和发展需求,一方面注重将川菜产业布局与资源产地、地域文化、品牌优势相结合,健全完善促进川菜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川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完善川菜产业生态链。

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说,将我省促进川菜发展工作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上升为地方性法规,通过川菜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擦亮川菜金字招牌提供法治保障

据介绍,《条例》的颁布,旨在促进川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推动地标性食材的开发和应用。以加强绿色食材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优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川菜特色原辅料基地建设,提升川菜原辅料供应能力。

同时,《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川菜生产经营者加强川菜品牌创造、运用和保护。支持川菜老字号保护传承,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与促进川菜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条例》还规定了要依托乡村旅游美食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与巴蜀乡土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推广川菜美食,并注重川菜各流派跨区域交流合作,发挥集合效应,推动川菜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规定设立川菜相关专业或者课程,组织编写川菜相关教材,培养川菜高层次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各层次川菜技能培训。鼓励创新,明确支持川菜原辅料新品种培育和川菜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支持利用药食同源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开展川菜药膳、食疗的研究、开发。(杨丽蓉)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70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