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长虹控股集团“智改数转”战略的纵深推进中,管理者作为连接战略愿景与落地实践的关键枢纽,他们跳出传统管理范式的桎梏,从经验传承的守业者蜕变为数据时代的领航者,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和科学的决策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人机协作下的管理新范式
在长虹新网科技智能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电路板的流畅轨迹,与校准柜此起彼伏的电子蜂鸣声交织成一曲数字时代的工业交响。曾经需要人工三班倒完成的校准工序,如今已蜕变为全流程无人值守的智能制造场景,工业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在精密轨道上穿梭,将现代科技的效率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始于2023年的数字化转型征程,企业面临着技术与管理的双重挑战。技术层面,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隐患并存,老旧设备联网困难重重,新技术更新迭代迟缓,各子系统如信息孤岛般彼此隔绝,亟待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互联互通;管理层面,整体规划的缺失、组织结构调整的滞后、IT与OT融合的复杂难题,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都成为转型路上的“拦路虎”,亟需通过组织架构的敏捷化重构、精益生产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合来突破困境,于是企业迅速构建起“四维攻坚”体系,从技术、人才、安防、流程四大维度精准发力。
长虹新网科技智能车间也成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标杆之作,承载着长虹新网科技对“智改数转”战略的深度实践。正如长虹新网科技生产厂厂长方波所言:“智能制造绝非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力,而是依托数据流彻底重构生产逻辑,让工业制造焕发全新生命力。”
生态赋能:从内部管理到产业链协同
在智改数转的推进进程中,系统落地执行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关键挑战。“技术蓝图再完美,落地实施才是真功夫。”长虹供应链管理中心采购管理经理马高琴对此深有体会,她坦言:“数字化转型的落地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与员工思维惯性的持久战。”
为攻克这一难题,企业采用“引导加强控”的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系统性培训赋能和转型理念宣贯,助力员工适应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构筑硬性约束体系,和控制业务开展的方式,将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变成工作开展的必须路径,形成技术落地的闭环管理。
集团也通过内部简报对各子公司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及时将结果直接呈现在高层视野中,这种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形成强大倒逼压力。长虹新能源智能制造推进部部长冯小永坦言:“在数字浪潮中,管理者若不保持学习,连自身都难以理解转型逻辑,更不用说推动团队前行。”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与员工共同成长,持续更新知识储备。
走进长虹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园,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上,每隔7-8秒就有一台崭新的空调下线。长虹引入的在线AI视觉智能检测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焊点进行毫秒级图像采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精准识别连焊、虚焊、漏焊等焊接缺陷,以及元件错漏反问题。与人工检测相比,该系统不仅将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9%,更实现了产品“零缺陷”下线的质量突破。
长虹空调电控工序引入的3套行业领先的自动化产线,集成智能分拣、精密焊接等先进装备,较传统产线减少50%的人力投入,人均小时产量(UPPH)提升127%。在整机装配环节,将原本繁琐的人工操作压缩至5-6秒,不仅彻底消除触电风险,更杜绝了人为错检漏检问题。
未来,在长虹的引领下,随着工业互联网与AI的深度融合,这场“人机共生”的变革,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更为制造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管理者将在这场变革中,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以创新的思维引领未来,以人文的关怀赋能团队,共同书写智能制造时代的崭新篇章。(杨丽蓉)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