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昆明公司在云南省煤电化工会的指导下,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工会工作及企业改革发展,以“小事不出项目、大事不出公司、矛盾不出集团”为目标,围绕工会维权服务核心职责,全方位提升服务职工水平,成功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的典范。
图:中铁八局磨憨项目部工会驿站
筑牢劳动纠纷“防火墙”
公司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挂帅,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法规部、安质部、党群部等多部门负责人协同组建的工作专班,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体系。为开好头启好步,在云南省煤电化工会的协调下,相关工作人员两次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先行先试单位的勐腊县总工会及下设的调解工作室学习。工作专班紧密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际,围绕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建设、纠纷调处化解、强化日常监督四项基本内容,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以党委名义下发。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项会议,深入排查隐患、剖析问题并制定解决的具体措施,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强化预防机制,在项目部粘贴了“维权知识及劳动保护一码通”,并适时更新内容,在试点单位选拔22名劳动争议调解员,并邀请资深讲师开展专业培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公司加强班组化管理,做好协作队伍入场前施工交底和安全培训,使其明责知规,减少沟通不畅引发的后期纷争。同时,公司开展“送法进工地”活动,走进文蒙项目、磨憨片区项目部,发放《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手册500余册,覆盖参建职工及农民工10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打造维权服务“新平台”
为实现劳动争议的高效化解,公司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磨憨片区项目部和文蒙铁路建设项目部设立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劳动争议化解室。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积极与地方工会、人社局、仲裁院等进行沟通联系,邀请其走进工地了解情况,并将相关联系人及电话予以公示。此外,公司在各施工点设置意见信箱,建立定期收集制度,及时了解参建职工和农民工的意见建议。设立党支部书记信访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对收到的意见建议48小时内回应,需深入研究的事项建立跟踪处理机制,确 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图:中铁八局文蒙铁路项目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
在项目部,公司倾力打造的“工地驿站”成为建设者们的温馨港湾。这里不仅提供喝水、休息、热饭等基础服务,还开设普法角,做到工会法律服务信息“上墙”并定期更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同时,“工地书屋”配套丰富的法律刊物,为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学习平台。项目部围绕幸福之家“十个一”工程,设立洗浴室、活动室等设施,丰富了参建人员的业余生活,有效提升了职工和农民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工地成为职工和农民工的第二个“家”。
守护职工权益“贴心人”
依托工会建设的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公司加大对参建职工和农民工的宣传力度,安排专人耐心指导使用工会“12351”维权热线,让职工和农民工在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在项目部驻地、工地现场大力推广全国工会“职工之家”APP和“云岭职工”手机APP等智能法律服务系统,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现场演示等方式,扩大下载使用覆盖面,促进线上线下职工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参建人员只需通过手机即可便捷地获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公司积极开展“工会温暖进万家”送清凉慰问活动,仅2025年5月以来,短短的一个多月,就筹措资金为坚守岗位的300余名一线职工和近1000名农民工,送去价值10余万元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降温物资。公司严格遵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工资专用账户制度,并不定期安排项目劳资专管员到现场农民工工资发放进行随访,确保发放到位。两个试点单位均未出现因工资支付等引发的纠纷和矛盾。
绘就劳动关系“和谐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有效提升参建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及两个试点片区项目部通过组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座谈会等形式,选取协作队伍负责人及农务工代表参与提出意见建议;广泛开展“五保一树”劳动竞赛及“助力口岸建设 建功一带一路”劳动竞赛,为参建员工提供展示的平台和舞台;并通过“全员安全吹哨”机制等,奖惩兑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全体职工和农民工的参建主人翁意识,为优秀的协作队伍及其人员与公司长期合作提供条件。并拟在项目试行“自建班组”,开辟班组管理和劳务分包的新模式,将进一步优化薪酬支付、稳固劳动关系。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征程中,中铁八局公司将与时俱进,创新模式,以实际行动为职工和农民工权益保驾护航,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为社会奉献更多建筑精品。(李应琼 鲁萍)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