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作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关村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席翟虎渠一行,莅临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双山子村牛之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养牛基地,对不含抗生素的“中药牛”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图左为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中为“中药牛”研发人陶祥海


  牛之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中药牛”研发人陶祥海介绍,1号养殖大棚内共养殖294头西门塔尔牛,该牛生长期为18个月,在养殖中,通过配比的中草药发酵饲料科学喂养,牛的整个生长周期全程不用抗生素和激素。类似这样的养殖大棚,公司有20多个,还有一小部分小牛犊寄养在牧民家中,等体重达到600斤后,再转移到该基地进行规范性养殖。

  牛肉是世界第三大消耗肉品,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相比猪肉更接近人体所需营养,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同时,还有暖胃补气的效果。



  陶祥海介绍,受国际市场影响,牛肉价格持续走低,很多养殖户相继放弃养牛生计。“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我们一直在提高肉牛品质上下功夫,学习古人将中药材加入饲料的想法,带领养殖户养出高质量的肉牛。”陶祥海表示,中药能调理人体,对牲畜一样有益。“中药牛”在规避抗生素的同时,增强免疫力,很好地提升了肉质的鲜美及口感,还能提升营养价值。

  当前出栏的产品大部分销往上海市场,公司正在设计策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煮愿”品牌,准备向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中对牛肉品质有要求的客户长期输送优质牛肉。

  翟虎渠一行,听取了陶祥海创业初衷、研发历程及公司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就“中药牛”下一步的发展规模、质量及品牌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水草丰美,牧业传统深厚,为国家半农半牧县及辽宁省畜牧基地,具有“漠上草原”之称,历史上被誉为“皇家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饲料资源,在养牛方面有着优越的历史根基与产业地位。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前,凭借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理解与现代农业技术融合,不仅实现了自身创业梦想,更带动周边200多人就业及300多养殖户共同致富,年出栏肉牛近万头,繁殖母牛6000余头,年产值达2亿元。



  陶祥海表示,未来,牛之鲜公司将充分利用彰武优良的营商环境,依托中医、中药技术赋能肉牛产业,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公司将深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全产业链,构建“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为争创“中药牛”地标品牌而努力。



审核:付强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245)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