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农业始终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关键地位,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刻彰显了对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各行业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向。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承担着保供北京用水的重大战略使命,其生态保护工作意义非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省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华生物”)创新秸秆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以多维度战略布局,在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着坚实力量。
国家战略指引下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时代使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极其重要性。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与安全,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从耕地保护到种业振兴,从农业科技创新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农业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带来了土壤退化板结、酸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态的生产力。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在农业科技的创新突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等方面。通过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农业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业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承担着为京津冀豫等地区供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为北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中国企业报》新质生产力调研团队在物华生物座谈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不仅关乎北京等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更对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关键。这要求水源地周边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修复与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物华生物秸秆发酵技术的创新突破
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特别是小麦秸秆硬度高、难以分解、不容易保水,对于缺水的北方地区影响更大。小麦是河南乃至北方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其秸秆处理一直困扰着地方政府。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如焚烧、随意堆放等,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同时也存在火灾隐患。此外,大量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还会影响交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物华生物凭借对农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秸秆发酵技术研发。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科研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最终成功研发出创新秸秆发酵技术,实现了从秸秆到生物有机肥的高效转化。
物华生物总经理张光正介绍,传统的高温厌氧发酵技术存在周期长、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而物华生物的秸秆发酵技术,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发酵作用将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等有益成分。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酶能够加速秸秆的分解,并在发酵前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杀灭秸秆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和杂草滋生。
新质生产力调研团队在物华生物生产车间调研
“我们的常温好氧发酵技术有八大突破。”张光正解释道,一是将发酵时间由传统的90—120天缩短至15—18天,生产效率提升超4倍;二是吨肥能耗降低9%—12%,碳减排60%—70%,彻底解决了有害气体与污水排放难题;三是整个生产过程绿色、环保,所有生产环节,无有害气体和污水排放;四是创新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和独创的以秸秆作为固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工艺,使得生产的菌种成本低、品质高;五是发明创造了固体菌种一次性放大接种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革命性制种工艺,这一创新成果减少了2次以上的放大制种的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发酵速度,并配套研发了固体菌种制作的专利设备;六是开创了无需添加化学肥料进行后期调配,氮、磷、钾总量达到并超过国家有机肥标准的先河;七是创造了一次发酵获得固体、液体两种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先进技术;八是开发出了一种集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腐殖酸肥的各种有效成分和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生物有机肥产品。
另外,物华生物编制的“秸秆常温好氧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程”已先后作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的团体标准和河南省南阳市的地方标准颁布执行。
有媒体曾报道针对生物有机肥的市场乱象,土壤肥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曾公开表示,“市场上80%的‘生物有机肥’名不副实。”
对此,张光正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产品就是一款真正的绿色的生物有机肥。”他说,物华生物的有机肥以秸秆为单一原料,通过蒸汽高温灭菌、专利菌种发酵等技术,不添加任何化学类物质,生产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超71.85%、有效活菌数达1.47亿/g(双菌种发酵可达7.52亿/g),氮、磷、钾的总含量更是高达11.01%,远高于国家≥4%的有机肥标准近3倍,是名副其实的一款生物有机肥。
通过该技术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富含有益微生物、腐殖酸和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秸秆治理多维度战略的实践与成效
物华生物秸秆发酵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过去,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大量秸秆堆积在田间地头,农民为了尽快完成农田整理,往往选择焚烧秸秆,导致空气中烟雾弥漫,PM2.5等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如今,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物华生物以合理的价格收购秸秆,将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原料,既解决了农民的秸秆处理难题,又消除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患,其本身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在丹江口水源地周边地区,秸秆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大量有机物质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污染水源。物华生物的秸秆治理战略,有效减少了因秸秆随意丢弃或焚烧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潜在威胁,为保护“一泓清水”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秸秆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维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安全。
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实现了废物的高值化利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生物有机肥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使土壤更加疏松肥沃。在土壤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矿物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同时,微生物的活动还能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农户反馈,使用物华生物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后,农作物生长更加健壮,病虫害明显减少,农产品口感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孙营乡侯李村种植的大蒜每亩增产155.62%;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果农种植的樱桃提前早熟15—20天;淅川县九重镇东王岗村刘江承包的106亩阳光玫瑰园,每年增收35—40万元……
秸秆治理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和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民而言,出售秸秆增加了一项新的收入来源。以往,秸秆处理不仅没有收益,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如今,通过将秸秆销售给物华生物,农民每亩地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虽然看似金额不大,但对于广大农民群体来说,积少成多,也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另外,物华生物还推出了秸秆等值换取生物有机肥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收储秸秆的积极性。
对于物华生物来说,生产和销售生物有机肥创造了可观的利润。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业、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物有机肥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物华生物凭借其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此外,该战略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解决秸秆处理难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推动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放心的食品。而且,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调研结束语:
物华生物的秸秆治理多维度战略,是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对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协同推进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创新秸秆发酵技术,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和环保难题,且变废为宝,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有机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农业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物华生物一定会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秸秆治理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张曼 刘海洋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