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起锚:向海智启涅槃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代张若虚笔下的壮阔意象,正跨越千年,在玉林海港码头奔涌成新时代浪潮——

  2025年7月8日,玉林这座千年古州迎来历史性双响: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玉林协同发展区获自治区批复设立,玉林海港码头同步获批正式对外开放。

  从“临海不见海”的千年慨叹,到2023年12月“借地建港”实现“内陆变沿海”的突破,再到如今跃升为“沿海开放前沿”,玉林的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向海图强”的基因。

  而驱动这场蜕变的深层密码,正是人工智能的澎湃动能,“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的AI方略,为这座古城注入了破茧成蝶的变革伟力。

  玉林人向来敢闯敢拼、敢为人先。2023年以来,玉林左手拓展“借地建港”宏图,玉林海港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242万吨;右手构筑“借智突围”矩阵,AI战略枢纽“玉林智谷”拔节生长。

  “硬基建”与“软生态”双轮驱动,呼应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提出的“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玉林以智谷为支点,精准承接“北上广研发”成果、深化“广西集成”实践、打通“东盟应用”通道,让技术、市场与海洋深度共振。

  这也是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重要要求,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向海经济,拓展开放新空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玉林将“实干为要、创新为魂”融入城市血脉,以“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为根本标尺,时刻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一拼到底的劲头、久久为功的韧劲,在新赛道上努力翻过一山再登一峰。

  2025年上半年,玉林市GDP增长6.1%,高于全国、广西平均水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广西名列前茅。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这两项核心指标增速稳居广西首位;外贸进出口增长163.7%,增速保持广西第一。

  当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之际,既无算力重镇的先天优势,亦缺顶尖实验室的科研积淀,这座千年古州,何以凭“向海”与“智谷”的双轮驱动,在AI浪潮中凤凰涅槃?

  第一章 破局:智谷驭浪向图强

  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反应快半步、落地深一寸,就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对接京津冀创新资源,深耕长三角技术生态,更借力大湾区跳板、联通东盟开放通道。2025年新春钟声余韵未散,这座岭南商机之城,已以“全域开放”的铿锵步伐,勇立数字经济潮头,抢滩AI产业新高地。

  2月14日至15日,玉林市委书记王琛率队南下深圳招商引智,开启智能产业的“破冰之旅”:实地考察优必选、思谋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深入交流,以“深圳速度”重塑“玉林智谷”发展蓝图,着力构建“大湾区研发+玉林智造+东盟市场”的创新产业生态。

  仅仅两周后,28家深圳人工智能企业和协会组团回访玉林,其中11家企业与玉林签订首批战略合作协议,为这座沿海开放新城注入强劲的“湾区动能”。

  乘势拓域,智汇向海。4月7日至11日,王琛再次率队出发,五天四夜行程六千公里,在北京、杭州、深圳三城举行三场招商推介会、六场专题座谈会,考察五家企业,激荡起人工智能产业对接浪潮。在京津冀牵手央企,打造服务“陆海新通道”的智能枢纽;在长三角探索“研发+智造”新模式;在大湾区借RCEP东风,开拓面向东盟的“数字丝路”……

  20多天后,杭州之行的“技术回响”落地玉林。未来科技鲲鹏企业联盟考察团到访,双方共同为“玉林创新中心”揭牌,浙江大学专家受聘为人工智能顾问,同时签署《“人工智能+”离岸科创高地建设合作协议》。这是玉林拥抱开放、借智科创高地的关键一步。

  2025年以来,玉林市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外出招商活动50批次,接待人工智能企业来玉考察65批次,与华为、奇安信等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杭州等地探索建立“人才飞地”和“离岸人才中心”,创新“研发在外、玉林智造、服务东盟”区域协同模式,已签约人工智能项目19个,投资额31.979亿元。

  “向海,是玉林突围的基因;AI,是千年古州新生的密码。”民建中央农业委副主任、未来科技鲲鹏企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广西商会会长、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惠波认为,玉林与杭州、深圳等地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撬动的不只是产业投资,更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京津冀优质央企资源的宝库,融入了长三角的创新生态,更贯通了经大湾区、面向东盟的国际开放通道。这是玉林突破资源瓶颈,借“向海之势”打造广西智能装备创新高地、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布局重点城市、广西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先行区的“破局利刃”。

  而这,也是玉林新春人工智能“雷霆行动”的一个重要战果。

  2025年新春,南流江畔年味未散,AI春雷已破空激荡。

  “坐不住,等不得。”玉林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提出以“玉林智谷”为支点,撬动数智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链、聚变赋能。

  号令既出,千帆竞发。

  当天,广西地级市首个人工智能工作专班火速成立——书记市长“双挂帅”任组长,46个部门无缝联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全线贯通,破除壁垒。

  随即,制定出台《玉林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小、快、灵、美”发展定位和“一谷多区多元多产”布局,锚定广西智能装备创新高地、广西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等目标,以“强基固本、玉柴领航、AI赋能、招商引凤、人才铸魂”五大工程破题开路。

  头雁领航,全域联动。

  从战略擘画到精准招商,从技术攻坚到场景应用,市县两级专班挂图作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破题,产学研平台密集对接,一幅“智涌千行”的转型画卷在侨乡大地加速铺展。

  短时间内,玉林创下多个“广西地级市率先”——

  成立首个AI创新赋能中心;

  首推政务AI助手“玉小智”;

  首建DeepSeek政务应用集群……

  2025年新春,玉林市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的抢跑“加速度”,不仅是抢抓政策机遇的成果,更是“玉林智谷”战略部署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早在2023年8月,当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尚在探索技术落地路径时,玉林市就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前瞻性的视野,提出打造“玉林智谷”的战略构想,超前布局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同步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前沿产业,构建“硬基建+软生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开启千年古州向AI创新枢纽的跃迁之路。

  智谷蓝图,向海而兴。

  “玉林智谷”以玉州区、广西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双核引擎,联动全域开发园区及县(市、区)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双核驱动、多园协同”发展矩阵。

  其战略定位如北斗定向:

  立足北部湾——借海扬帆,筑牢向海开放根基;

  借势大湾区——融湾聚能,嫁接国际创新资源;

  辐射东盟圈——跨域联动,抢占数字丝路先机。

  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疾驰,建设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布局重点城市,矢志打造:

  广西数字经济先试先行区——抢占产业创新“新赛道”;

  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与网络节点——织就智能东盟“神经网络”;

  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打通数字经济国际大通道。

  作为粤港澳与北部湾的“黄金连接点”,玉林以智谷为支点,撬动发展新维度:

  向内深耕——首创“研发在外、玉林智造”协同模式,承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技术成果转化,让智慧种子在侨乡生根;

  向外“拓疆”——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抢占RCEP数字开放前沿。

  玉林市委书记王琛、市长张惠强分别率队赴上海、苏州、杭州、深圳、东莞和成都、重庆、洛阳等地,主持召开“玉林智谷”产业推介会、杭州企业家交流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座谈会等,开展精准招商、招才引智等工作。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2024年9月,中国—东盟(玉林)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园,剑指粤港澳低空枢纽、东盟出口基地,这也是广西首个低空经济示范园。随后,总投资30亿元的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兴德智能物流园项目相继落地。

  2024年,玉林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暴涨52.6%。

  目前,玉林市获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52个;18个项目分别获得2025年第一、第二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恰是玉林对“困局”的清醒洞察与向海破局的锐劲——

  玉林要破的“局”,是千年“望海兴叹”的地理枷锁,是技术资源匮乏的先天壁垒,是区域协同不畅的发展梗阻。

  未来科技鲲鹏企业联盟副理事长顾惠波直言,“玉林智谷”,正是玉林立于潮头的破局支点,以全域开放之姿,在向海图强的航道上打开新局——更以数智为纽带,串起产业升级、人才回归、区域协同、民生改善的高质量发展闭环。

  随着“玉林智谷”战略全面起势,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浪潮在玉林风生水起,一场静水流深的技术革命,正以春风化雨之势重塑这座广西工业老城的基因,推动“玉林制造”向“玉林智造”裂变跃升。

  第二章 竞逐:十虎腾跃破茧路

  今年上半年,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这两项核心指标增速均排广西首位。玉林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玉林工业增长凭啥领跑广西?

  “关键就在于‘十虎竞玉林’这一市县联动的创新竞争机制。它以‘向海图强’为航向、‘AI赋能’为引擎,通过良性竞争激发全域活力,既驱动‘六个提档升级’扎实落地,更推动‘新三件大事’加速推进。”未来科技鲲鹏企业联盟理事长、浙江大学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玉林市人工智能发展专家顾问高峰的点评,一语中的。

  2025年新春,面对席卷而来的AI浪潮,玉林以“开年即决战”的抢跑之姿,率先点燃弯道超车的强劲引擎。

  “加速‘玉林智谷’崛起,全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2月6日,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玉林市委书记王琛话语铿锵,清晰地勾勒出玉林的奋进图景——全力构建7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园区“十虎竞玉林”新局面,在广西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挑大梁。

  随后,玉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推进“十虎竞玉林”,推动7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园区以动起来、统起来、严起来、比起来的冲锋姿态,以“军中无戏言”的决战决胜意志,全力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玉商玉工回归、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文化塑城、“连心”工程、“净土”工程——这“六个提档升级”,提速攻坚“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

  军令如山,虎跃疾行。“十虎”应声奋起,高擎AI利剑,锚定向海图强,在工业攻坚、开放突围、民生提质的新赛道上全力冲刺、竞逐争先。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向海图强”为航向,撬动“十虎竞玉林”的澎湃动能。这既是玉林市弯道超车的创新之举,也是玉林市以党中央重要战略为引领,在广西发展蓝图中落子成势。

  “人工智能时代大幕已拉开,迎来用AI来创新和创造新的发展机会的最好时候,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号令如战鼓催征,响彻玉林大地。3月以来,玉林市四家班子领导化身“督战组长”,密集深入各县(市、区)、产业园区一线,督战经济运行工作,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玉林特色新质生产力。

  龙潭临港产业园区剑指“向海智港”,对接“人工智能+”布局智慧工厂,华友锂电的超薄铜箔借智能系统产值激增26%;柳钢中金热轧物料管控数据效率飙升90%……今年上半年,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4.57亿元,同比增长55.76%,增速居广西一级园区首位,在“开放突围”的赛道上率先冲线。

  玉州区锚定“数字引擎”,建成广西首个内燃机产业数字生态平台,接入玉柴等300余家企业,以数字赋能工业增长。今年上半年,玉州区GDP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在“产业升级”的比拼中跑出加速度。

  福绵区深耕“纺织智变”,3000多家经营主体,年产服装12亿件(套),年产值超300亿元。今年上半年,福绵区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玉林市前三位,在“传统产业焕新”的竞逐中崭露头角。

  龙潭、玉州、福绵这“三虎”争先,正是“十虎竞玉林”的鲜活注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虎竞玉林”,不仅为“六个提档升级”注入了澎湃动能,更助推了“新三件大事”取得突破。

  侨通四海,AI赋能“侨商玉商玉工回归”。

  AI数字人“玉小侨”应运而生,化身24小时在线的“超级专员”:解析28种方言,精通中英文及东盟十国语言,精准匹配126项政策服务,日访问量15万次。

  “以前翻几十页,如今‘玉小侨’3秒解难题。”侨商张永珍盛赞:“AI赋能跨境服务链,企业国际化商贸成本大幅降低了。”

  玉林有160多万在外经商务工人员、220多万海外侨胞,是向海图强的宝贵财富。依托“玉侨汇”“玉小侨”等AI平台,“玉品出海”“玉商出海”“玉企出海”加速成势:玉柴新型智慧农机、林业智能机械扬帆海外;柬埔寨、缅甸等8个商贸联络中心、海外仓相继设立,外贸版图扩至160个国家;大批回归玉商深化AI应用,贯穿全产业链。

  智造跃迁,玉柴领航“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走进玉柴“黑灯工厂”,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AGV小车穿梭如流,一台重型发动机12小时就可实现合格生产并成功下线,生产周期缩短80%……这里是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首个智能数字化铸造车间建设标杆;广西和行业首个《中国制造2025》智能专项承建者;全球首款混合动力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诞生地。

  玉柴,正引领中国动力装备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依托其优势,玉林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构建“核心部件研发—整机制造—场景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侨连东盟,AI架桥“扩大对外开放”与“建枢纽”。

  4月3日,玉林市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玉商侨商工作交流会,联合14家境内外商会发布合作倡议书,开创“广西聚集、玉林发展、东盟应用”的跨境合作新模式。与会的玉商、侨商纷纷表示:“玉林与东盟AI合作,潜力无限……”

  玉林用好220多万侨胞“金纽带”,主动服务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推进中国—老挝水果(百香果)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推进面向东盟的AI算力配套动力建设,玉柴数据中心柴油发电机组在老挝等东盟国家推广应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打造辐射东盟的AI产业高地;推动形成“北上广深技术+玉林加工+东盟市场”协同模式。

  智慧筑基,泽润民生“连心”工程和“织水网”。

  走进位于北流市塘岸镇的蟠龙水厂,两条总规模10万吨/日的供水线正将汩汩清流送入北流城区及沿线乡镇的千家万户。这座总投资2.8亿元的智能化水厂,以“智慧大脑”驱动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让取水、絮凝、沉淀、过滤、消毒、蓄水等各环节实现“一键操作”。

  “新三件大事”注入人工智能基因,率先在玉林市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上演“数字治水”攻坚战。通过数字孪生、AI、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慧水利中枢”,打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体系,AI化身“先知之眼”提前48小时预判洪峰轨迹,可让灾害损失降低65%。建成全国首个灌区“监管一张图”,灌溉效率跃升15%。这套被水利部树为标杆的“玉林解法”,既是传统基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中小城市以AI应对自然的破局密码。

  而这些,只不过是“十虎竞玉林”赋能“六个提档升级”和“新三件大事”的生动缩影。

  玉林市人工智能发展专家顾问高峰精辟总结,从向海开放的“赛道竞速”,到AI赋能的“技术比拼”,“十虎竞玉林”的本质,是用机制创新打破惯性,用协同合力攻克壁垒。当“十虎”在向海图强的坐标上找准定位,在AI赋能的赛道上全力冲刺,“六个提档升级”便有了具体的实践者,“新三件大事”便有了扎实的推进力。

  高峰认为,“六个提档升级”如北斗导航,精准锁定六大主航道;“新三件大事”若盘古巨斧,劈开“通江联河达海”等基建桎梏;“十虎竞玉林”军令状似燎原星火,点燃竞速引擎。三者构成攻守兼备的黄金三角——战略导航指明方向,基建重器破除瓶颈,竞争机制点燃引擎。

  “玉林智谷”犹如城市智能心脏,以算力为血脉、数据为氧气,将战略铁三角串联成生命体:当北斗导航的坐标输入心脏,迸发的智能能量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通过“十虎竞玉林”的实干考核,化作民生福祉的融融暖意。

  此刻,玉林这座千年古州,正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桂东南大地上,划出一道“科技赋能—产业裂变—区域竞合—民生跃升”的璀璨轨迹。这既是城市发展换道超车的破局样本,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战略矩阵”的鲜活解码。

  第三章 化雨:AI甘霖润万家

  “AI的使命在于惠民利民,要让智能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明确指引,在玉林这片热土上,正化为生动实践。

  依托“玉林智谷”的技术底座与“十虎竞玉林”的机制活力,玉林市以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为纲领,在场景应用上下更大功夫,共收集5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谋划清单,已在制造、政务、医疗、农业、民生等11个领域深度推广应用。一场以AI重塑千行百业、普惠万千民众的深刻变革,正在侨乡大地蓬勃兴起。

  从陶瓷车间的智能跃升到田间地头的“科技卫士”,从“指尖政务”的便捷高效到生命健康的AI守护,人工智能不再是抽象的技术概念,而是融入玉林人民日常生活的融融暖意,成为驱动“六个提档升级”中民生提质的强劲引擎,也为“新三件大事”夯筑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智造提质:AI赋能惠企业

  在玉林市容县恒光瓷业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精准地吞吐着泥胚,技术员专注地盯着数控参数。企业负责人谢科万谈及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变化,眼中满是欣喜:“能耗降低了30%,产品达标率95%,今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800万元。”

  曾经传统的陶瓷厂,在AI的助力下,成功蜕变为现代化“智造”标杆。

  这样的智变故事,正在玉林多个产业带同步上演。在金属制造领域,柳钢中金不锈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情报助理,实时抓取行业镍价波动数据,让原料采购决策响应速度提升60%;在轻工领域,三环集团将AI算法注入陶瓷设计,通过器型参数化建模,新品研发周期从45天压缩至12天……

  传统产业企业在AI赋能下,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在向海发展的道路上,凭借过硬品质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政务慧治:“指尖服务”暖民心

  AI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市民庞女士就真切感受到了这份便利。庞女士计划带孩子去港澳旅游,却发现身份证丢失了。焦急万分之际,在“i玉警”的指引下,庞女士点击“身份证丢失补办”选项,系统立刻弹出详细指引,登录广西公安互联网“桂警通办”小程序平台、人脸识别验证、填写信息并提交申请,全程仅用10分钟便完成补办手续。更令庞女士惊喜的是,还可同步申请临时身份证明(电子版),可即时用于高铁购票、酒店入住等场景。

  “真没想到,动动手指就解决了大麻烦。”庞女士连连称赞。

  “i玉警”是玉林公安系统推出的警务服务助手,也是广西公安系统首个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地级市应用。它集成了户政、交管、出入境等多个高频政务服务领域的办事指南、政策文件,还包含反诈与安全宣传内容。上线以来,日均接受群众咨询700余次,问题回答完整率达95.6%,业务办理件数430件,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警务小助手”。

  玉林市还探索推出了“玉小智”AI助手,这是广西首个将DeepSeek应用于政务服务的地级市尝试。“玉小智”可实现公积金、社保和产业招商等高频政务服务的智能问答、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查询等功能,覆盖玉林市49个市级部门共6221个政务服务事项。上线以来,日均处理咨询达5000余次,占政务服务总咨询量的70%以上,准确率高达98.8%。

  从“反复跑”到“指尖办”,AI正将“净土”工程的廉洁高效、“连心”工程的温情便捷,送至千家万户。

  医智护航:AI急救护民生

  59岁的患者劳某突发左侧偏瘫、说话不清,送医时已错过6小时溶栓期,病情持续恶化。传统影像分析需1小时,而AI仅用10分钟就锁定了“致命堵点”——基底动脉闭塞,并发现脑部供血濒临崩溃。医生凭借AI提供的关键信息,抢在发病后9小时的关键窗口实施取栓手术,最终患者语言和行动能力完全恢复,未留后遗症。AI影像就像急救“加速器”,将诊断时间压缩80%,在脑卒中抢救的黄金12小时内为医生争取到宝贵时间,让患者重获新生。

  玉林市积极推进“AI+医疗”发展,36家医院实现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中医大脑”把脉问诊,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优质医疗。从“救命加速器”到“健康守门人”,AI为民生提质写下滚烫注脚。

  农智赋能:数字引擎富乡邻

  走进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栋三黄鸡“智能宿舍”整齐排列,环境干净整洁。自动喂料机精准投喂,现代化生产线“一键启动”,供水、换气、调温、照明、清粪等工作一气呵成。智能养殖机器人忙碌地穿梭其中,对鸡舍进行可视化巡检,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上传到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

  目前,参皇养殖集团已实现年产鸡苗3亿羽,带动1万多农户增收致富,人均饲养量从5500羽提升到8000羽,养殖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率达95%以上。该集团应用农业AI大脑提升智慧养殖水平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胜奖。

  在陆川县沙坡镇沙坡村,种粮大户吕科兴望着眼前的100亩稻田,满心欢喜。这片稻田曾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多亏了田里的‘科技卫士’,种地轻松又高效。”吕科兴口中的“科技卫士”,就是玉林市推广的田间智能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由气象站、虫情测报灯、重大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组成,如同农田的“智慧眼睛”,实时采集病虫害、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至智慧农业平台。农技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远程为农户提供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精准建议。

  玉林市以“AI+现代农业”战略为引领,推动种植端、养殖端等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联合浙江甲骨文科技、华南数字等企业搭建沙田柚全产业链溯源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容县沙田柚、陆川猪等数据产品于2024年10月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成功上市,实现玉林市数据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数据产品。

  曾经靠天吃饭的农业,在AI的助力下,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实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商贸智惠:AI应用促民富

  “以数字赋能香料,用科技链接商机,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级香辛料批发市场,我们依托AI、大数据、云原生等领先技术,构建了香料全产业链大数据库,涵盖价格趋势、产新动态、海关数据等,为用户提供智能预测和供应链优化服务。例如,通过数字孪生和GPT技术,我们实现了供需关系的精准推演,帮助用户提前布局市场。”玉林福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黎海,分享了中香网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新香料时代。

  中香网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已吸引5万注册用户,开通超1万张智能名片。2024年,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实现市场交易额超350亿元。

  在电商领域,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玉林市电商企业存量连续3年居广西前二,农村及农产品网零额稳居广西第二,百香果网销量7年稳居全网第一。直播场次、主播数、商品上架数等指标均居广西前三,AI选品系统助力商品转化率提升35%。通过AI驱动外贸提质增效,应用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检验检疫“云签发”,带动中药材香料进口增长143.4%,镍产品、玩具等出口超80亿元。

  2024年,玉林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49%,连续两年领跑广西;2025年上半年增长163.7%,增速继续稳居广西第一。AI让玉林的商贸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向海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远。

  从车间到田头,从办事窗口到生命守护,AI的甘霖已悄然浸润玉林大地。这并非技术的自发流淌,而是“玉林智谷”筑基赋能、“十虎竞玉林”实干落地的生动结晶。

  当智能成果转化为政务的高效、医疗的精准、田野的丰收、商贸的繁荣,当744万玉林人民真切触摸到科技的便利与温暖,“向海图强”的航程便有了最深厚的民意根基,人工智能赋能的战略也完成了从云端到泥土的价值闭环。

  这一切,正是玉林对“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生动作答。

  尾声 涅槃:古州智耀星瀚海

  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中破局突围,于“不怕滩险弯又多”的韧劲里劈波斩浪,玉林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这座曾困于内陆、望海兴叹的千年古州,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勇闯AI产业变革蓝海,用人工智能为经济增长插上翅膀,其破茧成蝶的实践,淬炼出震撼人心的“三重启示”——以战略魄力打破路径依赖,以创新基因激活发展动能,以区域担当拓宽开放格局。

  这深刻印证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论断:“AI的价值在于落地生根,必须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AI的活力在于开放合作…….”玉林以“全域智治”重构产城生态,正是将AI价值深深扎根于桂东南大地、融入向海图强产业链;以“北上广深技术+玉林加工+东盟市场”协同模式,生动诠释了开放合作是AI活力的源泉。

  而这也深刻证明,非资源型城市只要挣脱惯性思维的枷锁,同样能在AI赛道上跑出富于本地提升产业发展加速度。

  从2023年8月“玉林智谷”的前瞻布局,到2025年新春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雷霆落地;从“十虎竞玉林”的铮铮军令状,到“六个提档升级”与“新三件大事”的协同推进:玉林以制度创新破除机制壁垒,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更以双轮驱动破解“后发劣势”,锚定北部湾数智枢纽节点,剑指东盟数字蓝海,为城市数字化转型,锻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玉林范式”。

  今日之玉林,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张开双臂拥抱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智慧与创新碰撞出的磅礴力量,望见了人工智能时代喷薄欲出的曙光,更触摸到了下一个发展破局点的滚烫温度——那是玉林向海图强的雄心,是AI赋能千行百业的璀璨未来,更是玉林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涅槃重生的无限可能。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 韦青林)



审核:金骑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471)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