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四航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七公司”)承建的深圳沙湾路侧水质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启动。中交四航局七公司项目团队成功攻克深基坑止水、泥浆处置及生态保护等多重难题,为后续顶管穿越弱风化岩层、保障深港供水安全奠定关键基础。作为守护深港千万人饮水安全的重点工程,这一节点的突破,标志着这条地下“水安全长城”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深圳水库是供应深港两地70%与43%饮用水的“生命水源”,该工程正位于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本次顶管施工段为 Y10 号井至 Y12 号井,核心任务是建设一条长约450米的顶管隧道及配套设施,精准截排上游3平方公里区

  域的污染雨水。通过构建“源头拦截—末端净化”的闭环系统,从根本上减少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威胁,为大湾区水源安全筑牢防线。

  顶管施工的首个挑战,是在这座水源地旁,向下开挖一个深达22.68米的基坑作为顶管工程的起点站。施工区域地下水丰富,水位落差接近15米,稍有渗漏便可能危及水库水质。因此,保障这个深基坑绝对“滴水不漏”,是工程成败的生命线。面对严峻挑战,中交四航局七公司项目团队采用“咬合桩”工艺。在基坑周边密植混凝土桩,桩体相互咬合20厘米形成无缝屏障——如同在地下插满紧密排列的“钢牙”,将高压地下水牢牢阻隔。这套精度堪比“地下手术”的工艺,最终实现基坑“零渗漏”,为顶管机始发扫清障碍。

  顶管穿越弱风化花岗岩层时,每立方米岩土会产生3至4倍体积的泥浆。沙湾路车流量大、道路狭窄,泥浆外运不仅

  成本高昂,更可能引发污染风险。中交四航局七公司项目团队创新引入“泥沙分离+压滤脱水”工艺:泥浆先经分离器回收可用石料,剩余泥水通过压滤机脱水成固态泥饼,全程闭环处理实现 “零排放”。这一技术既解决了狭窄路段泥浆堆放难题,又将污染风险控制在源头。

 

  为守护水库敏感生态,中交四航局七公司项目团队构建了全流程防护网:施工平台全面硬化防止水土流失,设置三级沉淀池分级严格处理施工废水,布设排水沟引导雨水有序排放;委托监测单位沿线各排水口布设水质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24小时监控水库水质;采用全封闭式泥浆运输车,杜绝跑冒滴漏。每一项措施都紧扣“零污染”施工目标,确保施工对水库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

  目前,顶管机已开始向岩层掘进,工程最难节点之一成功突破。据了解,沙湾路水质保障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截排上游污染雨水,直接守护深港供水命脉安全。中交四航局七公司正以毫米级精度推进施工,用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让这条地下“水安全长城”成为大湾区水源保护的坚实屏障——每一米顶进,都是对“守护绿水青山”承诺的生动践行。(刘海军、黄雅琦)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455)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