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揉碎晨光的时刻,滨化集团阳信助学点——温店镇王家小学已被琅琅书声唤醒。这是滨化集团在阳信助学点开展长期支教活动以来,连续第二年在王家小学播撒暑期教育的种子。
8月15日,暑期支教的最后一天。30天时光里,支教团队带着90节精心打磨的课程,为孩子们播撒知识与希望。分别之际,孩子们悄悄把画着音符的纸条塞进老师口袋,将写有“谢谢滨化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纸张夹进书中。这场双向奔赴,满是爱与成长的温度,也让支教的意义愈发绵长。
爱心的接力:科创温暖支教
滨化集团滨阳公司的支教队伍里,总涌动着新老交织的温暖。马长新、李绘一是“小荷计划”的“元老”,从滨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课堂到阳信支教,支教路上总有他们的身影。
马长新的科创启蒙课永远是最热闹的——水火箭“嗖”地冲上云霄时,孩子们的欢呼声一片连一片;无人机掠过操场时,映在孩子们瞳孔里的光影,比夏日阳光更加璀璨。
“小蝶实验课”上,左登辉和刘文龙这对“科学搭档”总能制造惊喜。试管中蹿出的彩色泡沫引得阵阵尖叫,“无源之光”在黑暗中亮起的刹那,教室瞬间被雷鸣般的掌声填满——那是孩子们用最纯粹的方式,向科学致以最热烈的礼赞。
如今,盖兆瑜、刘文龙、左登辉等新生力量的加入,让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爱心的接力棒在掌心传递时,始终带着炙热。
成真的梦想:讲台后的星光
“从阳信县图书馆的书架旁,到王家小学的三尺讲台,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盖兆瑜摩挲着教案上的批注,眼里闪着光。
在同事眼中,她是总把“我有空”挂在嘴边的热心人,工作之余总是泡在图书馆做着公益服务。2024年滨化集团要在阳信设立公益助学点的消息传来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如愿成为健康课老师,带着精心准备的脊柱保护操和营养食谱,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课堂上,她教孩子们用手指测量握笔距离,演示缓解视疲劳的“晶体操”,把三餐搭配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每次下课,孩子们都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我,扒着门框问‘盖老师,还来吗’。”说到这儿,她的笑意漫过眼角,“这大概是当老师最幸福的瞬间了。”
无声的关怀:满溢校园的爱意
讲台之外,温暖早已渗透校园的每一寸肌理。自2024年阳信助学点成立起,滨化集团捐赠的蓝色课桌椅在教室里排得整整齐齐,桌角的圆弧设计藏着对孩童的细心;从童话绘本到科普读物,墙角的书堆渐渐高起,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知识小山”;崭新的文具闪着光,篮球、跳绳整齐放着,每一样都像藏着惊喜的礼物,盼着与孩子们相遇……
王家小学的盛夏,总被不同的热情填满。英语课上,孩子们举着单词卡大声朗读,怯懦在一次次开口中消融;实验室里,试管碰撞的脆响与惊叹声交织,好奇在化学反应中生根;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溅起尘土,汗水滴落在草叶上,折射出比阳光更亮的光芒;音乐课上,指尖流淌的旋律把教室变成奇妙的节拍王国;美术课上,调色盘晕染出会飞的房子、结满糖果的树,童真在画纸上肆意生长。
滨化“小荷”,亭亭向阳。这场关于爱与希望的奔赴,是滨化集团责任与担当的守护。滨化人深知,教育是场漫长的接力赛,他们愿做最执着的奔跑者,把爱心与智慧化作晨露,浇灌每一颗埋在泥土里的种子。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听见自己破土而出的声响,在阳光里舒展枝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灿烂。
(稿件来源:滨化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