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备管理一线,王岩深知:设备运行的脉搏,需在精密之处用心聆听;管理水平的跃升,常于细微之处悄然萌发。他以岗位为犁,深耕基础资料收集与台账完善,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摘得2024年度河南省设备管理优秀个人桂冠。
深研细究,筑牢理论根基。王岩的“精耕”始于最朴素的积累。他广泛收集锅炉说明书、安全技术规程及行业事故案例,主动向专家求教,自主钻研锅炉与金属专业核心知识。他视系统内电厂发生的每一次锅炉相关事故为教材,将过往检修台账化为宝库。厚积方能薄发,这为他在设备检修中实施精准的“PDCA”循环——从修前周密策划,修中严控过程,到修后逐项验收——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
巧破难题,优化检修效能。面对新型电力市场下机组长周期运行、配煤掺烧带来的设备加速老化与检修窗口期压缩的双重压力,王岩以智破局。2024年10月,1号机组C修任务艰巨:燃烧器切圆调整与水冷壁换管均需升降平台,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时间如金。他提前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流程,锁定技术要点与质量命门,将关键步骤直观展示于告示牌,并融入检修“四措两案”。检修期间,他每日召开专业会协调平台使用,参加外委队伍“三讲一落实”,按小时卡控进度。最终,不仅啃下水冷壁换管这块硬骨头,更高效完成了燃烧器调整与冷态试验,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了大修级目标。
精思善创,固化制度成果。王岩深知小创新能撬动大效能。他立足现场痛点,带领团队以巧思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成功经验固化为流程和制度。他主持编制了《锅炉“四管”防泄漏思维导图》和《防机组非停思维导图》,将复杂风险具象化、防范措施清晰化。这些成果不仅成为团队共享的知识图谱,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助力他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质量管控痛点提供了长效解决方案。
聚力同心,共护安全长堤。受电力行业影响,机组深度调峰频次高、深度深,锅炉受热面异形部位的应力集中问题成了防四管泄漏的重中之重,成为悬顶之剑。王岩凭借党员先锋的担当与专业带头人的视野,团结同事,主动联合金属专业攻坚克难。在年度四次检修中,他们通过无损检测精准定位隐患,利用开膨胀缝巧妙释放应力,为“四管”长周期运行构筑坚实屏障。面对煤质下降加剧设备磨损的老大难问题,他组织调研、甄选良策、带头落实,使锅炉文明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从资料积累到实战攻坚,从个体创新到团队协作,王岩在设备管理领域深耕不辍。他以“解剖麻雀”的细密与“精耕细作”的恒心,印证了一个朴素而强大的道理:管理的卓越,并非总在宏大的叙事里;它更常萌发于对每一个基础数据的较真、每一次检修细节的执着、每一处微小创新的点燃。王岩的足迹,为设备管理的精益之路点亮了一盏不息的灯——在每一个微小处深潜,于每一次挑战中精进,便是守护庞大系统安全运行最深沉的力量。(林轩)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