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虹能源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3.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8.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0亿元,同比增长16.26%。
图:长虹新能源5G工厂高倍率圆柱锂电池服务无人机与电动设备等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长虹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通过OEM模式与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内,直销、经销以及网络平台销售相结合的多元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市场覆盖范围。
长虹能源三大业务板块相互协同、多极发展的业务格局,不仅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更充分发挥了公司在不同技术领域和市场渠道的优势,为公司从传统电池企业向科技创新技术引领型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初步展现了转型的显著成果。
碱性电池业务方面,MES系统覆盖、AI视觉检测等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举措逐一落地,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泰国工厂建设快速有序推进,公司预计年底投产运营,届时将与绵阳、嘉兴基地共同形成“绵阳+嘉兴+泰国”的碱电制造基地格局,构建起内陆与沿海、境内与境外相互补充的供应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与响应速度。
据介绍,在高倍率锂电池业务中,泰兴四期项目21700产线已于4月顺利投产,产能持续爬坡,18650产线也在7月投产。随着新产线产能的逐步释放,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将提升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竞争力。
聚合物锂电池业务全力推进湖南聚和源二期扩能项目,积极把握无人机、AIPC、智能门锁、手机换电等行业发展机遇;同时,加快推进叠片工艺、多极耳工艺等技改项目,为满足新兴产业对电池的特殊需求做好能力储备。
智造筑基、AI赋能,长虹能源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推动公司向智能化、高效化的现代制造企业迈进,而全球产能布局则使公司能够更好地贴近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技术为王产品领先。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科技进步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长虹能源有望凭借其在技术、市场、制造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电池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多长虹力量。(龚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