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中华大地,正被外来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蹂躏。八十年后的今天,战争的硝烟在岁月长河里渐行渐远,但当画家把光阴拉回到“百团大战”的爆破瞬间——焦墨勾勒的巨响、赭石晕染的硝烟——我们仍被一把拽回那个气壮山河的年代。  


百团大战

铁道游击队


绘画,是人类最原初的倾诉。


它用线条传承历史,用墨色凝铸精神。


当我凝视自己笔下的台儿庄巷战:军人们迎向枪林弹雨的背影,寥寥数笔,却写下“无畏”二字;他们的脚步踏碎旧中国的贫弱,也踏出民族独立的先声。  


台儿庄巷战

东北抗日联军


艺术语言能唤醒直觉的共鸣。


卢沟桥《烽火记忆》中,抗日将士的坚毅眼神被定格为永不褪色的焦点;那些从画布深处涌出的血色,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气节。  


《地道战》则把镜头埋进黄土深处:纵横交错的地道,粗犷的墨线与重叠的灰面,让“军民一心”四个字在幽暗中发出光。画面不仅是历史的轮廓,更是可触摸的温度——它提醒我们:山河的缝隙里,曾密布人民斗争的脉搏。  


卢沟桥事变

地道战


作为画家,我在一次次创作中重新走过近代史的泥泞。


旧中国贫弱,任人宰割,而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总有血肉之躯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只为维护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


他们用生命逼停了侵略者的车轮,让日本帝国主义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无条件投降;他们用血肉捍卫了领土完整,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  


日本投降

赓续荣光


面对画布,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必遭凌辱,遗忘即是背叛。


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是一口永难愈合的钟——它必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长鸣。  


于是,我把钟声的余韵留在每一道笔痕里。


愿观者在这一幅幅静默的作品前,听见历史的回声;


愿我们以史为鉴,在新时代的晨光中,把记忆化作开创未来的勇气。  


让丹青不老,让峥嵘永驻。


孙晓材(孙孝材)


中国当代画家,艺术学者。


中国民主建国会清华大学委员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院士;民建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原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画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绘画的探索与创新,将西方的艺术理念与中国传统绘画及人文思想进行综合借鉴研究,开创了中国画当代新写实主义综合学派,形成独特的中国宣纸油画视觉表现风格。



审核:曹亮 小鹿 孙红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69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