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美的智能体工厂的价值,早已超越一家企业的战略新布局。它标志着中国制造不再是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而是“新工业文明”的开创者。从技术逻辑到产业规则,从效率追求到人文关怀,中国企业正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出路与方向。

  从当年一辆拖拉机、汽车都造不出来,到现在C919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中国家电制造占据全球80%的产量,这种变化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从追赶到领跑!中国用40多年的时间,追赶西方国家2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加速迈进了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阶段。如今,在AI浪潮下,中国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8月26日,总部位于伦敦的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向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颁发了“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这也意味着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正式落地。从智能工厂到智能体工厂进化背后,正是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制造领军企业,以AI技术为抓手,整合先进技术与标准、数字化平台及系统搭建、大模型和智能体,重塑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发动机”完美一跃。

  看得见的具身智能看不到的智能体,中国智能制造领跑

  走进位于湖北荆州的美的洗衣机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各种生产设备的机器轰鸣声和充斥在空气中油污味道,而是一张明亮、充满各种实时更新数据的“智慧大屏”,这正是整座工厂的“大脑”中枢。

  进入生产线体,美的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直接承担首检送检、工厂巡检等任务,甚至还可以在生产线上搬运重物上料;81台库卡AMR移动机器人,搭建无人化物流配送体系;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直接在生产线上与员工一起配合操作,人机协同作业在这一刻具象化;AI眼镜让工人快速智能识别辅助质检,大大提升原料进厂检验的效率和精准度。在产品检测实验室,AI巡检机器人玉兔成为新主角,承担巡检并自主诊断处理等任务。

  当天,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总经理吕宏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从智能工厂到智能体工厂,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是一场从“局面的智能化”向“全局智能化”,从“+AI”模式到“AI+”模式,从传统的数字工厂向可以自主进货的智能体生态,系统性变革。

  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除了大家可以肉眼看到的各种具身智能体、智能设备,大量投入工厂的生产、检测和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吕宏志透露,整个工厂还有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通过“美的工厂大脑”深度融合美的制造经验、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机器人技术,最终让工厂变成“一个活人”,具备从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到持续优化的端到端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制造逻辑和生产要素重置,推动中国制造加速步入智能时代。这既是技术赋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制造业本身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美的领衔开启的这场从“智能工厂”向“智能体工厂”的升级,对于中国制造又意味着什么?又将带给正从制造向科技转型的美的集团,在全球市场竞争和抢夺哪些新的领先优势?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副主任钱锋就指出,“抢抓人工智能加速工业应用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生产要素为一体,供需快速感知、制造精准调控、要素高效配置的工业具身智能系统(即“工业大脑”),将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不同于其他工业制造企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美的集团依托自有工厂、产线,实现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现场应用的全面融合,并在注塑车间完成阶段性调试,与工厂业务系统形成完整的闭环。

  比如,“美罗”就是美的面向工业场景的自研人形机器人,作为工厂具身智能体的核心执行单元,在工厂大脑统一调度下,与品质、DMS(日常化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护)、EHS(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工厂智能体深度协同,自主执行品质首检、DMS巡回会议、TPM巡检、EHS巡检等高频次任务,实现实时响应与全流程自主决策。

  不只是人形机器人,美的智能体工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塑车间物流81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物流智能体指挥下进行物流搬运,具备跨域调度、动态路径感知、灵活换路、行人识别、自主绕障等能力,就像一台台公路上的汽车,在红绿灯、交通标志、交警的引导下可以快速高效将车间物料搬运到位,且不会产生任何的拥堵等情况。

  美的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小懿进一步分析指出,美的智能体工厂作为一个“工业新物种”,在工厂大脑指挥下,工厂每一个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都不再是孤立的单元,各种智能终端如具身机器人、机械臂、AMR、注塑机、摄像头、传感器等,都被赋予了自主意识下的执行能力。

  新一轮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不只是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纷纷将AI赋能制造业视为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将“AI+制造”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已经在“AI+制造”实现全面抢跑,而“智能体工厂”作为最先进的成果,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从跟随到领跑的引擎和风口!

  从智能工厂到智能体工厂的开创,美的智造加速对外赋能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不只是停留于生产制造环节,而是深入研发设计到产品再到售后服务的各个领域。也不只是在工厂内部应用,还是渗透至企业的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零售链等全链路,实现了对中国制造“全链条、全领域、全周期”的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成熟,在中国制造的应用扩大及程度加深,并催生了包括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等。相对于智能工厂更多聚焦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包括定制化等等这些维度,属于“+AI”的阶段。吕宏志认为,美的打造的智能体工厂是一个“活的工厂”,属于工业生命体,有大脑,有智能体,有智能终端,通过自主意识实现整个工厂的进化。其核心是自主性,不只是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与工厂所有物理终端、物理环境实现交互,属于“AI+”阶段。

  最终,这一智能体工厂投入运行之后,在多个制造业核心场景,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提效高达80%以上。其中,在零部件首检环节应用的AI眼镜,辅助工人并根据市场问题、首检历史数据进行易错点提醒,还能根据物料的信息自动获取研发系统的图纸,从拍照实物进行比对,检验结果返回到品质智能体,整个工序效率由15分钟减少至30秒。此外,整个工厂的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生产效率及品质合格率的大幅度提升,显然不是美的打造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的初衷。吕宏志透露,这个工厂是美的集团近年来少有的新建工厂,将美的多年来积累的优秀制造经验和能力,融入到工厂规划、建设、落地全流程中,打造新一代智能工厂;同时,美的拥有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方案,包括5G全连接工厂,对智能体运行和数据传输是核心支撑,行业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也是美的独有;再者,对于团队来说,这是一家新工厂,大家可以全面拥抱AI新技术并接受新思路,推翻过去的模式经验和组织变革流程及定位,展开更多的探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则指出,现阶段,“AI+制造”的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三步:首先建立一套制造领域的模型系统,包括各个领域模型的融合;其次建立各个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体,形成一个智能执行体系;最后要有一套开发和应用平台,包括仿真和开发工具。

  这意味着,任何一家中国制造领域的优秀企业,同时还是一家优秀的科技企业。因为,在工业制造领域最优秀、最成熟的方案,一定是内生的,必然来自于像美的集团这样的领军企业,基于企业内部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土壤,以及自主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底座,才能产生更合适、匹配的解决方案。

  对此,吕宏志也深有感触:“打造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就是革自己的命,把原有岗位的定义、职责全部推翻。比如,原有数字化系统等相关工具只辅助,现在大量AI和智能体应用之后,智能体工厂能成为主导者。对于美的集团来说,希望代表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领域走出一条新路,把智能制造进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标准推向全球,并定义中国标准”。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美的集团正在凭借自身所积累的AI技术、制造能力、智能物流等能力,探索了智能工厂向智能体工厂的发展新路,具备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未来,这一能力不只是满足于美的集团内部各个生产工厂的升级迭代,还将在全球代表中国制造对外赋能和复制,最终使其在生产效率、产品性能、商业模式、价值链地位等方面实现重大飞跃,增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许意强)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04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