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叠加消费市场迭代提速,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规模时代悄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以“智识”为锚点、“见识”为路径、“胆识”为动能的品牌时代。8月17日,以“锦绣东方 品牌向上”为主题的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在浙江海宁许村镇举办,大会共探品牌建设的前沿逻辑与实践方法论。本届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办,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办,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以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兆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研究员郑砚农;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孟登科;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古斯敏等来自国家部门、国家行业协会和央媒的领导与专家;海宁市政协主席周红霞,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章如强,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徐霞芳等来自浙江省海宁市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许新峰等来自大会举办地的领导出席本场大会。



  智识领航: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方向

  国家品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成为品牌突围的核心驱动力。大会开场,重量级领导嘉宾从政策、产业、技术及区域经济多维度,解析当下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关乎行业顶层设计的落地,更将回答一个关键命题: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当下,中国品牌如何通过“国家—区域—企业”三级联动,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生态?

  孙瑞哲在致辞时表示,海宁许村是特色产业与全球时尚交融之地。今年外部环境变化,但中国纺织工业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8%,其中品牌建设是亮点与引擎,品牌正在重塑价值体系,激活消费潜能,优化产业生态。做强做大国内大循环是战略重点,品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特殊价值。当前,品牌发展需把握新逻辑:一是人工智能之机,AI带来范式变化,品牌服务要满足个性化要求,催生新品牌主体,品牌叙事要在用户共创中闭环;二是市场需求之变,品牌创新是系统性变革,要实现从“流量思维”向“留量思维”转型;三是绿色价值之实,绿色转型从成本转为资产,品牌建设要将绿色理念提升为核心议题。他提出了三点期望:打造自立自强的品牌内核,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构建高效协同的品牌体系,推动产业链等融合,打造共生共荣生态;拓展内外融通的品牌布局,以全球视野推动品牌建设,推动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进。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品牌行稳致远。

  周红霞致辞表示,纺织服装是海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千亿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已形成涵盖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入选浙江省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区。许村镇作为主会场所在地,以北家纺、南服装为主导产业,拥有8000余家服装企业和15万从业人员,是杭派女装主产地和国内最大提花面料基地,其中上百家企业研发汉服面料引领国风潮流。她建议,“十五五”期间,海宁应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通过创新融合、品牌培育等举措,未来五年培育3家以上百亿企业。最后,她诚邀各界朋友来海宁共谋发展。

  品牌叙事:从故事到价值的跨越

  品牌的价值,始于故事,终于认同。在行业的瞩目和期待中,“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发布仪式盛大举行,成为洞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6月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启动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的征集推广工作,中国品牌在输出品牌故事上,立足于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渠道突围、情感共鸣、绿色共生等维度,在塑造鲜明品牌人格、完善身份建构方面采取了不同叙事角度和创新策略。



  此外,会上还发表了《共塑时代叙事 彰显中国气度——提升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力的倡议书》,体现了基于品牌叙事能力的提升,联动协会、知名品牌、区域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媒体的融合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旨在打造有筋骨、有气节、有温度、有回响的品牌叙事力。

  创新赋能:科技重构品牌优势

  智能制造、绿色技术、先进材料——当科技成为品牌竞争的底气,产业基因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产品创新、提升生产效率、重塑消费体验。这场演讲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品牌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是什么?

  孙以泽带来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品牌建设”主题演讲,他表示,品牌建设内涵丰富,高品质制造是基础,涵盖精湛工艺、严格质量把控、多标准建设及细节打磨。同时,品牌需有地域文化根基、标志性设计语言与精准价值观传递,通过高端设计塑造稀缺性与高价值,实现创新驱动。而新质生产力在纺织领域体现为创新驱动,包括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生产模式变革、产业链协同升级及高素质人才体系建设等。

  品牌向上的本质,是长期主义与差异化竞争的平衡。

  会上,多位嘉宾从实战角度,分享品牌价值增长的底层逻辑:如何通过文化积淀构建“超级基因”,如何在碎片化消费时代实现“内容营销”的创新突破。

  当下零售市场变化复杂,电商重塑消费和商业逻辑,中国品牌面临挑战。鄂尔多斯羊绒服装集团(以下简称“鄂尔多斯”)总经理戴塔娜在作“长期主义理念下的品牌价值增长——在时间中沉淀温暖”主题分享时表示,鄂尔多斯于1988年在央视投放广告“温暖全世界”开启全国布局。多年来,在品牌塑造上,鄂尔多斯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原创设计,不愿被快餐文化所裹挟,如今设计周期依旧长达六个月;与代言人刘雯也合作达16年,与她一起从简单代言到深度塑造品牌;在生产方面,鄂尔多斯追求坚守与创新融合,全球首创微生物染色羊绒制品,力推可机洗羊绒衫,重视原料品质;可持续发展上,鄂尔多斯建立绿色原料网络,80%产品可追溯,并开发8类可持续发展产品,下游养护中心每年服务超40万件。此外,鄂尔多斯在原料牧场养殖、科研、社区贡献、原料收储等多方面发力,正致力于助推行业发展,提升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塑造受尊重的品牌价值。

  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到区域品牌的协同创新,从科技赋能的产业重构到文化共鸣的品牌叙事,这场大会不仅描绘了行业未来的蓝图,更凝聚了无数从业者的信念与勇气。当“智识”成为指南针,“胆识”化作推进器,相信中国品牌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审核:金骑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157)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