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某储能项目的进度会议上,张春花轻松掌控着话语权。她用流利的中文和专业英语交替讲解,时而和中国同事互动,时而与马来西亚团队成员沟通进度和问题。视频会议结束时,她快速做出备忘录,安排下周更新本地商法团队的合规清单。作为跨国业务的负责人,张春花的职业轨迹展现了她如何从技术骨干转变为跨国管理者——在技术基础上,凭借其出色的管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推动着多个项目的成功。
一、从技术积累到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张春花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技术岗位。2005年,她进入国内知名的自动化公司,成为一名电力机柜设计员。刚入职时,她的工作要求精准到位,“画出来的尺寸得能装进去才算合格。”这种“严丝合缝”的思维方式为她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回忆起为某地铁项目设计电力保护柜时,因为没有考虑到列车震动系数,初期设计的柜体接线松动。她与团队连夜检查,发现是固定支架的焊点强度不足,经过调整后,解决了技术难题。这次经验让她意识到,技术不能仅停留在设计图纸上,而是要从现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种“现场思维”逐渐成为她在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中的核心能力。在处理一个储能项目时,张春花发现电池和逆变器的参数不匹配,导致系统充放电效率低。通过现场调整和模块更换,她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她的“系统观”。
张春花认为,机柜设计中的系统性思维对于储能项目至关重要。无论是电力机柜设计,还是储能系统的方案设计,她都强调从全局出发,确保每个技术细节都得到精确处理。
二、管理角色的转型突破
2018年,张春花被任命为省级智能制造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部负责人,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部门项目申报成功率不到30%,团队成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处理政策文件时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这个局面,张春花决定从“建立标准”入手,拆解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申报要求,并制定详细的申报流程和清单。她通过“模拟评审”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对材料进行审查和建议,确保每份申报材料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逐步走出了低谷,成功率提升至60%。
在团队管理方面,张春花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她将团队分成了多个小组:政策解读组、材料撰写组和流程跟踪组,确保每个成员能发挥其专长,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她要求团队在申报截止前一周完成所有材料,最后三天专门进行检查和修改。这一严密的管理流程使得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张春花的转型过程中,她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管理经验:“管理不是做事,而是帮团队找到做事的抓手。”她逐渐认识到,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上手干”,而是通过合理分配任务,才能真正促进团队成长。
三、跨国经营的实战经验与全球化思维
2025年,张春花被调任为东南亚区域经营总经理,面临着全新的跨国管理挑战。在东南亚,她迅速做出了关键调整,亲自飞赴当地,与五个城市的合作伙伴会面,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张春花意识到,东南亚客户更看重项目的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这一差异化需求促使她在管理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团队协作上,张春花依托“目标对齐 + 流程绑定”的管理模式,让团队各部门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她设计了“责任矩阵图”,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避免了部门间的推诿和效率低下。每周的跨部门会议上,各部门汇报进展并提出问题,确保项目能够在高效的协同中推进。
张春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跨国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发现东南亚团队在报告中常常用委婉的语言表达问题,因此她要求每个进度报告都要详细列出“具体进展、卡点所在、需要的支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她还根据当地文化差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重要节日和宗教活动时段,尊重员工的个人生活需求,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四、跨界思维与系统整合
张春花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能力,还得益于她的跨界思维。在她看来,机械设计、电气工程、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知识,为她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正是这种跨界思维,使得她能够在复杂的跨国项目中迅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与东南亚客户的谈判中,客户担心电池运输成本过高,张春花结合机械设计、电气工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知识,提出了堆叠式电池模块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这一创新方案的产生,正是因为她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张春花强调,技术人员在管理转型中最容易遇到的挑战是“技术思维的局限”。她曾经偏向追求最优的技术方案,但随着管理角色的转变,她开始注重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商业平衡。在每个项目中,她会问团队:“技术上可行吗?成本上可控吗?商业上划算吗?”只有满足这三个标准,才是最终的好方案。
结语:技术与管理的完美融合
张春花的职业跃升,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典范。从电力机柜设计员到跨国项目总负责人,她的职业生涯充分证明了技术积累与管理能力的相互促进和提升。她通过不断学习和突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正如张春花自己所说:“从画好一张图纸,到管好一个跨国项目,看起来很远,其实很近——都在把复杂的事情理清楚,把散落的资源串起来。”她的成功,正是技术和管理两者的有机结合,带领她跨越职业的各个阶段,实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全球化战略目标。(文/舟闵)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