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师队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力量,在推行劳动合同管理、开展集体协商、参与企业民主建设、调处劳动关系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聚焦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从队伍构建、能力培育、服务管理、评价激励四大维度协同发力,逐步建成一支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协调劳动关系队伍,为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该市劳动关系协调师达1500人,劳动争议基层化解率达50%以上,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多维布局建体系,织密劳动关系“协调网”
安庆市坚持“全域覆盖、层级联动”原则,构建多层面、广覆盖的劳动关系协调师队伍体系,实现“哪里有劳动关系,哪里就有协调力量”。
一是分级分类覆盖:指导企业按需充实劳动关系协调力量,重点培育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合同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核心岗位人员。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化配置策略。推动大中型企业至少配备1名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师,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全面设立协调专岗,持证协调师配备比例达100%。创新中小微企业“1+N+X”服务模式(即1名乡镇(街道)专职协调师+N名企业兼职联络员+X名行业专家),实现中小微企业协调服务无死角,确保企业内部劳动争议“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二是融合延伸服务: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均设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每个中心配备1—2名专职协调师,负责园区内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服务。依托基层就业社保平台、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劳动关系协调师与基层综治网格员、党群服务专员“三岗联动”,建立“一口受理、分类转办、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大幅提升了基层矛盾处置效率。
三是汇聚专业力量:联合总工会、企联、工商联等部门,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47家,配备专兼职协调师、调解员103人,重点覆盖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联动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组建“法律+劳动关系”复合型服务团队,为行业性、群体性劳动争议提供专业法律支持与协调方案,有效维护了行业整体劳动关系稳定。
分层培训提技能,打造专业服务“先锋队”
安庆市坚持“按需施教、实战导向”,推动协调师队伍从“有人员”向“强能力”转变,全面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建强标准化师资库。联合市总工会、高校以及知名律师事务所,整合高校教授、资深仲裁员、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等专业力量,组建市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师资库,库内专家达20余名,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严格遵循“理论+实务”双轨培训要求,开发40课时标准化课程体系,其中包含30课时理论教学与10课时实务操作。理论课程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核心法规解读、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规模性裁员风险防范等重点内容;实务课程通过模拟劳动争议调解场景、案例复盘分析、现场实操演练等形式,提升协调师实战处置能力,确保课程内容贴合工作实际需求。
规范培训过程管理。将所有培训纳入“安徽省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实名制管理,培训全过程录音录像,实时监控教学质量。合理控制班级规模,每期培训人数限定在50—100人,保障教学互动效果;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学员个人到课率不低于80%。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14期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参训学员到课率达标率100%,1408名学员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四级/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精细管理优服务,激活队伍运行“新动能”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指导赋能,构建“管得好、用得上、能见效”的队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协调师队伍服务效能。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规范运行。建立市、县两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企业联合会、工商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讨疑难问题、部署重点任务。将劳动关系协调师队伍建设纳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核心内容,在“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县(市、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评选中,明确将“协调师配备率、持证率、培训参与率”作为硬性指标,倒逼用工主体重视协调师队伍建设。
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支撑保障。依托“安徽省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为每名协调师建立“一人一档”动态信息库,涵盖个人基本信息、证书等级、培训记录、服务评价等内容,实现系统数据互通共享。截至目前,已录入协调师信息1464条,数据完整率达100%。组建“安庆市劳动关系协调师工作交流”微信群,定期推送最新政策文件、典型案例分析、业务学习资料,开展线上政策解读、需求对接与经验交流,促进协调师之间信息互通、能力互促。
强化精准指导,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和谐同行”企业培育共同行动等工作,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定期下沉企业、基层平台,对照“人岗相适”要求,通过“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帮助协调师熟练掌握劳动争议调解技巧、用工风险排查方法。针对企业常见用工隐患,指导协调师开展“用工体检”,协助企业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有效降低企业劳动争议发生率。
评价激励增活力,营造干事创业“好氛围”
安庆市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精神与物质结合”原则,通过健全评价体系、落实激励政策,让劳动关系协调师“有奔头、有干劲、有获得感”,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落实政策补贴。按照“按证补贴、精准发放”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发放职业培训补贴,截至目前已为全市2家培训机构累计发放补贴88万元。联合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取得四级/中级工证书的协调师办理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累计为170余名协调师发放补贴26.15万元,补贴申领成功率达100%。鼓励企业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标准,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师工资福利待遇,健全内部薪酬分配与技能等级挂钩机制,增强协调师职业荣誉感与经济待遇。
完善评价树导向。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师服务规范及评价标准,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师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从“学习提升、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维度设置量化评价指标,采取“结业考核+日常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比例不超过20%,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激励有效。
选树典型强引领。积极开展“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师”“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培育选树工作,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审等环节,严格筛选业务能力强、服务成效好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人被认定为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师,2家社会组织被认定为省级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通过典型引路、榜样带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劳动关系协调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审核:梁宏 刘真心 贾晶晶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