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爱荣在商学教育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始终以破解传统商学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痛点为核心,构建起“理论创新—资源整合—产业落地”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不仅推动中国商学教育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更助力大批优秀企业家登上《创业英雄汇》《创客中国》等权威平台,成为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推动者。

在教育模式创新的道路上,武爱荣的探索兼具突破性与实效性。2007年任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时,她首创“私募股权董事长高级研修班”,打造“课程学习+全国资源网络”双轨模式——打破班级壁垒允许学员跨班免费听课,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企业家资源圈,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流动,这一创新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评价为“重新划了商学教育的边界”。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开设150余班,培养数万名企业家,超半数成长为中国投资领域骨干,不仅创造约数亿美元学费收入,还引领行业教学革新,她本人也在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优秀工作者”,由时任院长海闻教授亲自颁奖。

2015年接掌北京证道商学院后,武爱荣进一步升级教育生态,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案例教学中心”。该中心以学员企业真实运营案例为教材,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厉以宁教授,楼宇烈教授等顶尖学者与企业家共同授课,构建“课堂学理论—企业去实践—产业出成果”的闭环体系。至2024年,她主导的“资本后EMBA与数字化经济转型班”已培养170余名企业高管,推动30多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其中5个入选《创业英雄汇》、3个入选《创客中国》,并与《21世纪经济报道》合作数十期线上课堂,该模式也被列为“产教融合的典型教育案例”。

打通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堵点,是武爱荣的关键突破。她牵头的“百城证道”游学项目已走进20余座城市,串联高校学术、企业实践与政府政策资源,助力西安、杭州、厦门等地建成“产学研教育转化基地”。以杨陵区“现代农业分院”为例,其专注农业科技成果教育转化,推动10多项农业专利落地,带动当地农户年均收入提升30%,获评继续教育行业“校企合作教育创新典范”。此外,2022年她获陈辉书记颁发政府顾问证书,2024年被聘为“招商大使”;她设计的商学课程体系入选人大教学案例库,提出的“商学教育三维评价体系”(知识获取、资源整合、产业贡献),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作为高端管理培训评估框架讨论,认为填补了当时领域空白。

在教育公平领域,武爱荣的行动温暖而坚定。自2010年起,她联合北大、人大企业家学员,为玉树、汶川震后校园重建及广西白内障复明手术捐款超千万元;支持“北大同学会长春助学金”,直接捐助上万名寒门学子;2019-2024年,在人大设立“人大证道公益奖学金”,帮助100余名寒门学子完成商学学业。这些举措获新华网报道,“教育点燃希望”的理念也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公益创新案例集》。

国际教育合作方面,武爱荣的布局极具前瞻性。2025年推动的“中美联合办学项目”,计划三年内选100名中国企业家对接硅谷创新教育资源,同时引进美国高校技术转化体系,她本人也被聘为中美企业峰会副主席;与美国汉天卫视签约,搭建中美文化与企业家交流平台。其著作《生活中的逻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融合商学思维与哲学思考,将成为更多所高校MBA推荐教材,让优质教育内容惠及更多人。(刘若涵)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959)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