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盈枝。在全球竞争格局深刻重塑、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今天,中国企业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引领”的历史性跨越。2025年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份报告不仅记录着中国经济的强劲脉搏,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国企业500强正以创新为刃、以全球为场,走出一条高质量成长之路。

  一、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发展质量显著增强

  2025中国企业500强呈现出总量与质量“双升”的良好态势。营业收入总额突破110.15万亿元,入围门槛连续23年抬高,升至479.60亿元,较上年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增长7.46%。

  更令人振奋的是,千亿级企业群体迅速扩容,增至267家,比上年净增45家。其中,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大关。国家电网以超过3万亿元的营收领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等企业稳居“两万亿俱乐部”,昭示着中国经济基本盘的巩固与壮大。

  在“量”的扩张背后,“质”的提升尤为亮眼。500强企业共实现净利润4.71万亿元,增长4.39%,收入净利润率提升至4.27%。这些数字不仅折射出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更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含金量”的不断提高。

  二、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创新已成为中国企业最鲜明的底色。2025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额达1.73万亿元,研发强度提升至1.95%,实现连续八年增长。有效专利持有数突破224万件,增长超1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46.33%,显示创新结构持续优化。

  华为、京东、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企业不仅稳居榜单前列,更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796.87亿元,占500强研发投入总额近十分之一,成为中国创新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三、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从产业结构看,中国企业500强正由传统资源与规模驱动,向先进制造、数字服务、绿色经济加速转型。新入围及重新入围企业达39家,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物流与供应链、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和40.29%,几乎并驾齐驱,“三二一”产业结构更趋稳固。

  “十四五”以来,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从23家增长至32家;而房屋建筑、住宅地产等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56家降低至32家,减少24家,清晰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央国企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案例

  1.中国国新:以“四新”战略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国新聚焦“新科技、新产业、新机制、新人才”,构建“人才+科技+资本+文化”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投资原创技术策源地金额超670亿元,实现对首批29家原创技术策源地央企投资全覆盖,在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

  2.国家能源集团:煤电创新与综合能源转型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项目是国内首个契合新一代煤电指标体系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项目集成创新“六个首次”,供电煤耗低至256.86克/千瓦时,采用全国产核电分布式控制系统(iDCS)。该项目还将电厂打造为城市“能源枢纽”,每年处理15万吨污泥、循环利用800万吨LNG冷却水,为城市节省320万立方米天然气。

  3.京能集团:智算赋能绿色能源体系京能集团以“智算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通过智能算力、服务器和人工智能软件等产品矩阵,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其在乌兰察布建设的1500兆瓦风电项目配套30万度储能系统,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此外,京能科技打造零碳园区,实现光伏发电95%就地消纳,楼宇综合能效提升20%以上。

  4.中色正元:5G智能工厂建设中国有色集团所属中色正元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5G工厂名录。该公司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融合5G、AI等技术,构建设备操控、协同作业、园区智能管理三大系统,实现无人送样、原料自动取样/入库等全流程数字化,创新落地5G无源物联与AGV智能仓储应用。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中国企业500强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指出,以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准来衡量,我国企业仍处在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进程中,能够占据国际产业领军位置的企业亟待补充。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差距,原始创新缺乏导致部分“根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存在“卡脖子”痛点。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1.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央国企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例如中国国新设立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2.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央企需继续推进传统煤电高效清洁利用,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风光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现多能互补。

  3.深化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通过央地合作、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提升。央企还需发挥链长作用,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4.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央国企需加快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5.56%,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显示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

  结语:以创新为舵,向全球扬帆

  从华为的坚韧突围、C919的协同创新,到中国国新的“四新”战略、国家能源集团的绿色转型,再到京能集团的智算赋能……这些企业不仅用实绩证明了自己,更为中国企业的集体跨越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中国企业500强,不仅代表着“大”,更彰显着“强”;不仅是规模的聚合,更是创新与韧性的象征。面向未来,应以技术自主为根基、数字绿色为双翼、人才机制为引擎、全球运营为舞台,在新格局中破浪前行。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脚下延伸,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中国动力、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本文作者为经济学家,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泛亚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远望智库产业顾问)

点赞(1178)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