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新一轮崛起的宏大浪潮中,绵阳中国科技城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为全球创新目光的焦点。在博览会上,长虹所展现了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擎,将数十年制造功力与AI、数字化时代风口深度耦合,不仅实现自身高速发展,更以 “科技破壁、产业筑峰”的融合实践,为中国智造提供了鲜活样本。
践行 “科技创新 + 产业创新”
步入绵阳科博会长虹展区,不是传统印象里的家电产品,而是兼具“萌趣”与“硬核”的双重场景——一侧是熊猫元素满溢的“快乐生活区”,另一侧则是科技感十足的“智造硬核区”,“聪明的螺钉机器人”正精准完成不同规格螺钉的锁付操作,引得围观人群频频惊叹。
这台机器人自带视觉识别“眼睛”,能自主找孔位、调力度,换产不同规格产品仅需2分钟,远超人工效率;在长虹空调组装车间,它已让螺钉紧固环节效率提升40%,不良率压减至0.01%以下,真正实现“又快又好”。科博会上的动态演示,生动诠释了长虹智能制造的“深厚功力”。
不远处的能源展区,C919 大飞机备用电池与 CR450 高速动车组电源系统的 1:1 模型前围满了观众。展牌上的一组数据格外醒目:国内机器人、无人机领域 60% 以上的聚合物电池来自长虹,硅基负极材料可让新能源车续航突破 1000 公里。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虹的硅基负极材料更是为 “民生痛点” 找解法。现在很多人买新能源车,最担心 “续航焦虑”,而长虹研发的硅基负极材料,比传统石墨负极的放电量提升 4 倍多(每克放电量超 1500mAh),未来用它做电池,新能源车续航能从四五百公里提升到 1000 公里以上,彻底解决 “半路没电” 的烦恼。长虹在博会上的展示,既体现了其服务国家战略的硬实力,也透露着解决 “民生续航焦虑” 的温度。
数字产业展区的“轻量化APP超市”互动屏前,不少中小企业负责人驻足咨询:400余家企业正依托超市“云诊断”服务精准摸清自身数字化现状、锚定转型发力方向;千余家中小企业将借助这些轻量化工具,开启低成本、低门槛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医疗健康展区的X-Flash放疗设备展板前,更是聚集了不少关注健康的观众。LASH放疗技术1秒完成照射、正常细胞损伤减少30%-80%--这项长虹联合绵阳九院十所研发的“治癌利器",不仅填补了西部在高端放疗设备领域的空白,更让“科技守护民生健康”的承诺在科博会上落地有声。
智能制造筑基与时代风口共振
长虹能在科博会上展现“全领域突破”,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数十年智能制造“深厚功力”的积累,与AI、数字化、新能源等时代风口的精准共振,最终撑起四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长虹的“功力”藏在细节里:早年间从家电制造积累的精密装配经验,为智能螺钉机器人的“扭矩控制”打下基础;2015年起布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如今的柔性生产线能实现“订单即生产”;而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拿下“吴文俊奖”,更是“制造经验+AI算法”的融合成果。科博会上展示的“1小时换产”“99.99%检测准确率”,看似是技术突破,实则是长虹把“制造痛点”转化为“创新靶点”的必然——当传统制造遇上AI风口,便催生出“更懂产业的智能制造方案”。
能源领域的跃迁,同样是“积累+风口”的产物:长虹早年在家电电池领域的技术沉淀,为聚合物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提供了支撑;当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产业崛起,其迅速将技术拓展至民用与国家战略领域,最终成为C919、CR450的供应商。科博会上的电池样品,背后是“从家电配件到核心电源”的赛道切换,更是西部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紧跟国家需求”的发展智慧。
数字产业与医疗健康的突破,亦遵循这一逻辑:数字产业的轻量化APP超市,源于长虹自身千亿制造体量的“数字化实践”,当看到中小企业的转型困境,便将“自用经验”转化为“行业服务”;医疗健康的X-Flash设备,依托绵阳九院的核技术优势,结合长虹的工业设计与工程化能力,让“实验室技术”快速走向临床。这种“不脱离产业谈创新”的路径,正是西部企业避开“资源短板”、实现“错位突围”的关键。
未来中国智造的“扎根之道”
绵阳科博会上的长虹,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升级秀”,更折射出西部智造乃至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以“扎根产业”为基,以“科技突破”为刃,在服务民生与国家战略中找到自身坐标。
对西部而言,长虹的实践提供了“资源转化”的路径:西部虽面临人才、资本等挑战,但拥有绵阳九院这样的科研资源、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与民生需求市场。长虹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医疗设备、将制造基础升级为智能制造、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数字服务,证明西部企业无需“复制东部路径”,只需“扎根自身土壤”,便能走出特色创新路。正如科博会上那些来自西部中小企业的咨询者所言:“长虹的轻量化APP让我们看到,西部企业也能低成本搞数字化。”
对未来中国智造而言,长虹的四大产业布局传递出“融合共生”的信号,长虹的每一步都紧扣“国计民生”,这种“以产业为根、以科技为翼”的发展模式,恰是中国智造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的关键。
金秋的绵阳科博会,长虹在展会上勾勒的“西部智造新叙事”告诉我们,西部企业能凭借“科技+产业”的融合,打破发展壁垒;中国智造也能通过“扎根产业、服务民生”的实践,筑就创新高峰。当更多像长虹这样的企业,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科技、链接产业,西部的崛起、中国产业的升级,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龚友国)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