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向可持续发展加速转型的今天,“绿色”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中国企业正以一系列创新实践,积极重塑全球绿色制造版图。其中,创新集团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绿色化与高端化协同转型成果,为中国制造业树立了高质量范本。其旗下由五大国家级与四大省级绿色工厂构成的协同生态体系,不仅标志着企业自身迈入了体系化、规模化绿色发展新阶段,更成为中国工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家始建于2002年、连续九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领军者,创新集团正以一场贯穿全产业链的深度变革,重新定义铝工业的绿色未来。其国家级绿色工厂方阵——创新金属、创新精密、元旺电工、内蒙创源、苏州创泰,与省级绿色工厂梯队——创辉新材料、创新板材、创新北海、山东创源新材料,共同构建起一个横跨东西、联动南北的绿色制造价值网络,形成了强大示范引领力。
绿色能源革命:从“风光水电互补”到“零碳铝”的突破性探索
在能源这一核心命脉上,创新集团通过其控股上市子公司创新新材,展开了前瞻性战略布局。在内蒙古利用广袤的风能与光照资源,在云南依托丰富的水电优势,在山东整合分布式光伏与智能电网,创新性地构建起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体系。其打造的“风光水电互补”模式,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不稳定的行业痛点,实现了稳定、规模化、低成本的绿电供应,成功锻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电铝”产品,为这一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脱碳路径。
循环技术突破:构建“城市矿山”,实现100%保级回收的闭环体系
在材料技术端,创新新材率先实现了全系列铝合金的100%保级回收再造,将循环经济理念转化为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通过先进的熔体净化与成分精准调控技术,确保了再生铝材与原生铝具有同等优异的性能,使得使用再生铝材料可减少高达约96%的产品碳足迹。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深度参与6项再生铝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推动了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为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价值链整合:从材料供应商到低碳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升维
创新集团的绿色转型,早已超越了工厂边界,实现了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的角色转变。在高端制造领域,企业已成为奔驰、宝马、特斯拉等全球顶级车企的可靠供应商,提供的免热处理压铸铝、高强轻量化型材等关键材料,直接帮助整车企业实现“结构减重”与“全生命周期减碳”的双重战略目标,赋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轻量化转型。
在3C电子领域,创新新材与华为、三星、联想等科技巨头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其提供的超薄高精度低碳铝材,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材料性能的极致要求,更能通过严格的碳足迹审查与追溯体系,成为科技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展现了“中国智造”在全球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与清洁能源领域,创新集团生产的高强超导线缆,以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显著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能耗与电网损耗,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国家“西电东输”“北电南送”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从“制造商”到“绿色价值链整合者”: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战略跃迁
通过创新新材这一上市平台,创新集团成功完成了从“产品制造商”到“绿色价值链整合者”的战略转型。它不再仅仅输出材料,而是构建并输出一套覆盖“能源—材料—标准—终端”的全链条绿色价值体系。这一转变,深刻体现了中国制造正从规模扩张的“量变”转向质量效益的“质变”,从位于价值链中低端的“世界工厂”向主导规则、整合资源的“价值创造者”跃升。
在全球产业的绿色竞赛中,创新集团以其九大绿色工厂为战略支点,通过工艺流程的智能化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的极致追求和碳排放的全过程管控,成功地让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与核心竞争力。它的实践雄辩地证明,绿色发展并非成本负担,而是驱动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为全球传统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样本”。
审核:马国香 付强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