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辩护人说:刑事辩护律师办案手记》一书以刑事辩护的理论探索与实务技巧为主线,通过四大板块系统呈现刑辩领域的精要内容。第一部分聚焦刑事法前沿与热点问题,涵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医药腐败犯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热点罪名,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第二、三部分专注于新金融犯罪与传统经济犯罪辩护,从“老鼠仓”交易模式认定到虚假诉讼与诉讼型诈骗的区分,提炼独到辩护要点;第四部分以“案例实解+技能解析”模式,详解自首认定、累犯适用、认罪认罚等实务争议问题,辅以庭审实质化改革等制度反思,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框架。全书不仅展现刑辩技术的实战智慧,更强调法律人的责任担当,为刑辩律师及法律从业者提供兼具学术深度与操作指引的实务宝典。

  【内容概览】

  第一板块:热点聚焦与理论反思

  本篇聚焦刑事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与新兴命题,用实践视角回应理论争议。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从司法改判案例拆解“帮信罪与他罪共犯”的核心区分点,行为人未认识到他人犯罪的具体事实,仅认识到犯罪可能性的,应当以“帮信罪”独立入罪,即不明知他人实施犯罪的具体内容可作为实践中有力的辩护观点。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通过列举司法数据剖析现行制度的运行困境,提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模型”的构建路径,为降低审前羁押率提供方法论支持。

  医药腐败犯罪治理:结合“两高”司法解释及最新工作办法,对医疗行业“带金销售”“学术推广”等隐蔽行贿行为的刑事认定边界展开辩证思考,提出“穿透式审查”规则。

  侵犯商业秘密罪:首创“密点分割鉴定四步法”,针对技术秘密非公知性、同一性认定中的司法难题,建立“技术特征比对+专家辅助质证”复合型辩护策略。

  网络毒品犯罪:以“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案件为样本,探讨以“埋包、邮包寄递、闪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毒品交易的行为定性及法律适用,并对寄递过程中人货分离、货柜提取业务的犯罪形态等实务细节进行细致解读。

  第二板块:金融犯罪辩护精要

  本篇立足资本市场前沿,解码新型金融犯罪的辩护密码:

  证券犯罪防控:深度解析“欺诈发行证券罪”的行政违法前置要件,提出“招股说明书‘重大性’认定标准重构”等辩护切入点,助力应对注册制改革下的新型犯罪挑战。

  老鼠仓交易认定:针对证监会“趋同交易监测系统”的执法逻辑,提出“交易决策独立性证明”“信息传递路径切断”等反制策略,破解“前五后二”机械认定模式的弊端。

  内幕交易再思考:通过某上市公司并购案实证研究,论证“二次推定禁止原则”的适用空间,建立“信息敏感期动态界定”的方法论。

  第三板块:传统经济犯罪辩护

  本篇深耕司法实务,给出“可落地”的辩点策略:

  食品药品犯罪:创建“检验报告瑕疵攻防体系”,针对“食品添加剂残留量”“假药认定标准”等食品药品领域的争议焦点,归纳“抽样程序违法”“检验方法超范围”等十大质证要点。

  知识产权犯罪:以“假冒茅台酒案”为蓝本,提出“商品来源合法抗辩”“商标权利用尽例外”等出罪路径,破解“相同商标”认定泛化倾向。

  土地资源犯罪:细化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构成与量刑规则,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中“农用地性质认定”“毁坏程度鉴定”等关键环节,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溯源”“专业机构复核”双重验证机制。

  第四板块:经典战例与执业技能

  本篇从一起聚众斗殴案解读“二次到案”的自首认定规则,借故意伤害致死案说明累犯情节的运用技巧;同时深入探讨认罪认罚案件中“附条件量刑建议”的构造,以及如何“以庭审为中心”在辩护中推进庭审实质化,既讲“怎么辩”,更讲“为什么这么辩”。

  全书以“刑事辩护是实践科学”为核心,分四大板块搭建起从“问题解析”到“技能落地”的完整框架,每一页都沉淀着一线刑辩经验。

  【理论与实务价值】

  本书突破传统刑辩书籍纯理论研究的局限,从一线案例中提炼问题。如细致解读刑法规范中“应当知道”的含义、从“非法占有目的”切入分析诈骗犯罪的罪过形式,均为刑事法理论争议提供了鲜活的实务支撑;同时,本书亦反思了立法制度与司法解释的实践效果。针对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等争议问题提出创新性见解,推动刑辩理论与时俱进;警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沦为“民事执行口袋罪”,为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参考方向;系统总结金融犯罪、食品药品犯罪数额辩护等高频难点,为刑事法研究提供“实践样本”。书中独创性地将“刑辩技能”与“司法理念”融合,通过“以案析理”方式揭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之道,既是青年律师的进阶指南,亦为资深刑辩人提供反思镜鉴。

  【作者简介】

  何慕律师现系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联合牵头人、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死刑案件辩护团成员、杭州市律师协会刑民交叉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校外实习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研究生实务导师、“长三角刑辩”三百人才工程讲师。何慕律师专注刑事辩护工作多年,注重“审前辩护、过程辩护”,并于办案过程中总结形成了“'二五三’辩护法”“刑诉三辩”“庭审五辩”等有关刑事辩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何慕刑事团队,成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内高等政法院校,凭借深厚法学理论与丰富实战经验,为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的刑事法律服务。

  本书由何慕律师主编,团队律师夏雪东、王逸群、陈倩、户思童参编而成。本书汇集了团队多年来基于办理刑事案件的研究、经验与反思所撰文章,系统描摹了刑辩意识、理念与技术。希望本书可以成为有效媒介,助力刑辩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851)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