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医疗领域,有一位跨越军营与地方医院、深耕急诊与普外科数十年的“老兵医者”。他曾身披戎装守护战友健康,转业后筑起急诊“生命防线”,如今仍坚守诊疗一线传递医者温度,更以多项荣誉彰显专业实力。他就是苏州京东方医院普外科资深专家王仁龙,一位用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誓言的医疗工作者。

戎装淬炼 医志始立
王仁龙的从医之路,始于一段刻骨铭心的军营经历。1978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应征入伍,驻守在承德地区。彼时部队条件艰苦、卫生环境恶劣,他不幸患上腹壁蜂窝组织炎,腹部隆起巨大脓包,剧痛难忍。危急时刻,部队医院医生及时为他实施切开引流手术,悉心治疗后他逐渐康复。“看着医生轻松解除我的痛苦,我当时就想,能为战友们驱散病痛,这是多么光荣的职业!”这份初心,在他心中埋下了行医救人的种子。
1981年,王仁龙如愿考入北京军区军医学校,从此开启三年专业学习。他深知机会难得,白天泡在教室钻研理论,夜晚在实验室反复练习穿刺、缝合等基础技能,将医学知识与实操能力牢牢掌握。198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基层部队医院,常跟随队伍深入野外开展野战外科训练——在缺乏先进设备的简陋环境中,他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病情、高效处置外伤,“那段日子虽然苦,但练就了我不怕难、不退缩的性子,更锻造了应急处置的硬本领,为后来应对急危重症打下了基础。”
这段军营岁月,不仅赋予他坚韧的品格,更让他对“责任”二字有了深刻理解。多年后,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感慨:“部队教会我的,是无论何时都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这份信念,我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生死前线 见证担当
1995年,王仁龙从部队转业,加入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受命牵头组建急诊医学科并担任主任。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要面对大量病情复杂、时间紧迫的患者,他深知“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科室架构,制定标准化抢救流程,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
200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急诊科医务人员忙碌一天准备下班时,三辆救护车呼啸而至,11名患者被紧急送医。这些患者口唇、指甲青紫,伴有剧烈腹痛、头痛、恶心呕吐,部分人神志恍惚,其中两人已陷入意识模糊,生命体征微弱。王仁龙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将团队分为监测组、给药组、记录组,自己则坐镇指挥,一边快速询问家属病史,一边安排护士加急进行血液检测。当检测报告显示所有患者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30%,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时,他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迅速确诊为“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病例,科室年轻医生甚至从未听闻。“不能等,必须立刻用解毒剂!”他果断下达指令,亲自为危重患者推注亚甲蓝解毒剂,同时安排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守护,11名患者全部脱离危险,康复出院。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不仅让医院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赞誉,更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通报表扬,成为区域内急诊救治的经典案例。
在王仁龙的带领下,该院急诊科逐步发展为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专业团队:从最初30余人的小科室,扩展到100余人的骨干团队;从仅有基础抢救设备,到配备标准化ICU病房、开展CRRT血液净化、人工肺(ECMO)等先进技术;更推动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创伤中心”“国家卒中中心”,成为苏州地区急诊领域的标杆科室。
与此同时,他的专业能力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先后当选原苏州市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吴江区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烧伤学组委员。这些学术任职,既是对他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他推动区域急重症医学发展贡献的表彰。
术业深耕 勇拓新境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王仁龙主动挑战自我,从急诊医学科转向普外科领域。为实现专业跨越,他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专著,多次赴上海、南京等三甲医院进修,观摩复杂手术;回到医院后,他从简单的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做起,积累手术经验,逐步掌握胃癌根治术、肝癌介入治疗等复杂技术。
“普外科医生不仅要会做手术,更要会‘读懂’患者。”在他看来,提升普外科诊疗水平,关键在于“技术+人文”双管齐下。他总结出“三查三问”诊疗法:查病史要细、查体征要准、查报告要全;问症状要具体、问生活习惯要深入、问心理状态要耐心。凭借这套方法,他成功为多名疑难患者明确诊断——曾有一位反复腹痛半年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未查出病因,王仁龙通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有长期饮酒史,结合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通过手术为患者解除了痛苦。
2023年,王仁龙选择加入苏州京东方医院。“这里的医疗理念先进,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模式也更人性化,让我有了继续发挥所长的平台。”入职以来,他不仅每周坐诊接诊患者,还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将自己多年的诊疗经验、医患沟通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医生。他常对科室同事说:“手术台上要精准,手术台下要暖心,患者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青蓝相继 使命不息
从急诊到普外科,从青年医生到资深专家,王仁龙始终以“工匠精神”打磨技术,以“医者仁心”对待患者。面对因病情紧急或手术产生焦虑的患者,他总有办法化解:为害怕手术的老人详细讲解手术流程,用“通俗话”解释专业术语;给术后疼痛的患者递上一杯温水,耐心安抚;对家庭困难的患者,主动协调医院申请救助,减轻经济负担。
不久前,一名腹痛两天的孩子辗转急诊、儿科门诊仍未缓解,家长满脸焦急地带着孩子来到普外科门诊。当时已临近下班,王仁龙没有丝毫懈怠,仔细查看孩子既往检查报告,反复触摸腹部检查体征,最终判断孩子是因便秘导致的腹痛。他亲自为孩子开具药物,指导家长用药方法,短短十几分钟后,孩子腹痛缓解,家长感动得连连道谢。“看到患者露出笑容,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王仁龙说。
作为团队里的“老大哥”,他尤其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从病历书写、体格检查等基础技能教起,带年轻医生参与手术、随访患者;在医患沟通上,他总结出“倾听+表达+共情”三要素,要求年轻医生多听患者说、用通俗话讲、站在患者角度想。“医生这个职业,既要技术过硬,更要心里装着患者。”他常说,“我希望把这份初心传递下去,让更多年轻医生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医者。”
如今,从医四十载,王仁龙依然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以赤诚之情温暖每一位患者。从军营到诊室,从迷彩到白衣,他将“守护”二字贯穿始终,以执着奉献诠释医者初心。在苏州京东方医院这片新平台上,他继续传递着医者的光与热,也把责任与担当,传递给更多年轻的从医人。

王仁龙
苏州京东方医院普外科资深专家
学术任职:
原苏州市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江区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烧伤学组委员
专业特长:
擅长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