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州公司)的1号机C修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同困难博弈的攻坚战已进入关键阶段。此次1号机组DCS系统改造突破常规,凭借周密部署,安排在C级检修的短暂窗口上,开创了公司“以C修之期,行A修之举”的先河。

  DCS系统,被誉为火力发电机组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其改造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巨大,历来是A级检修中的核心任务。然而,为确保机组能尽快以更优性能、更高可靠性投入运行,公司领导经过周密研判,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决策:将这项“A修级”的重任,压实在本次C修的肩上。

  这一决策,是对公司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和团队战斗力的极限考验。用C修的工期,完成A修的工作量,在林州公司历史上尚属首次。工期被极度压缩,外委队伍人力资源紧张,而挑战却具体而微:新旧系统的无缝切割、8400多个测点的精准核对、海量逻辑组态的重新编写与调试……每一项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闪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这块“硬骨头”,退缩从不是林电人的选项。公司领导未雨绸缪,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高效有力的指挥体系。从设备运输到人员管控,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丝合缝,精准卡位。

  设备部牵头制定了详尽的专项改造计划。在检修前,灵活安排20名热控人员,分批前往科远厂家进行系统性培训,提前掌握新系统的“脾性”。同时,将庞大的整体工程,科学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节点目标,让每一步前进都有章可循。公司党委和团委的关怀也及时注入一线,设备团支部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这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主动请缨,承担起最繁琐、最耗时的关键任务。

  为抢抓工期,创新与优化的火花在现场不断迸发。设备运输期间,便提前协调施工人员入厂培训,实现“零等待”开工;设备抵达后,吊装与旧设备拆除同步展开,空间与时间被高效利用。技术层面,中南院专家日夜兼程进行逻辑组态制作和修改,公司选派技术员全程跟踪学习,白天实践,晚上核对,不仅确保了技术掌握,更提出了符合现场实际的优化建议,真正将“赶工期”与“把好质量关”融为一体。

  汲取他厂DCS改造中因人员疲劳导致接线错误、后期返工影响进度的经验教训,本次项目管理充满了“人性化”的智慧。明确要求外委队伍执行“加三休一”制度,杜绝疲劳作战;同时,建立“日清日结”的验收机制,立查立改,从源头把控质量与安全。

  在最为关键的测点核对阶段,“青年突击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致发挥。队员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采用“集团化作战”模式:三人一组,三组一系统,同步展开作业,大幅减少往返奔波和寻找设备的时间。同时,由“老师傅”坐镇工程师站,实时远程核对,遇疑即核。即使在国庆期间,工作扔持续推进,国庆结束后,1号机整体测点核对工作已完成95%,为后续工作赢得了极其宝贵的窗口期。

  这次C修不仅是一次设备系统的成功升级,更是一次团队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它展现了林州公司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魄力,体现了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的作风,凝聚了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合力。随着1号机组DCS改造项目的圆满成功,一台更智能、更稳定、更高效的机组将不久后重新并网发电,为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林轩)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686)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