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杭州,金桂飘香,墨韵流芳。10月25日,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挂牌仪式在杭州三台山庄金桂厅举行,标志着浙江省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又迈出了坚实而崭新的步伐。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青年书法家盛郁龙受聘担任首届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专委会主任。这一专业平台的建立,将为中华古汉字书法的研究、创作与普及注入强劲动能。

  共同见证:群贤毕至,为传承传统文化助力

盛昌黎和薛年勤为盛郁龙授牌


  授牌仪式现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陈加元、盛昌黎,武警浙江省总队原副司令员陈朝华,浙江省政府原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俞仲达,浙江省人大财政委原副主任委员刘国红,浙江省委第二巡视组组长童发根,浙江省政府原参事、省政府办公厅原副巡视员王济民,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薛年勤,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孙丽娟,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杨为国,中国广告主协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曾强,中国广告主协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董冰,浙江省军区著名歌唱家、导演制片人石汉颖,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建设管理处原处长葛加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彭建波,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盛郁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牛海茹,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明宗,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师高罕钰,浙江金融学院讲师司燕飞,浙大城市学院特聘书法讲师马平,东海集团总裁、巴基斯坦中国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方玉龙,杭州象山艺坊校长王梦奇,资深中医专家、主任医师赵润萍等,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主办方代表,以及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授牌成立仪式。现场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热烈的期盼氛围。

孙丽娟宣读成立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文件


  在热烈的掌声中,孙丽娟宣读成立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研究专委会批准文件。她说,古汉字书法专委会要加强古汉字书法的研讨交流,经验分享和展览展示,弘扬传承精神,以文惠民、以文铸魂,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让古汉字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书法领域得到拓展提升。

徐金才题词祝贺专委会成立


邓华强向盛郁龙赠送刺绣画


薛年勤宣布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成立


  薛年勤郑重宣布,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代表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热情洋溢地致辞。他说:“常务理事盛郁龙作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出成立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有责任、有情怀、有担当、有信心,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古汉字书法不仅要在证史考古上发挥作用,更要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大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他要求专委会在盛郁龙主任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盛郁龙致答谢辞


  接着,盛昌黎和薛年勤共同为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委会主任盛郁龙授牌。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徐金才专门题写贺词“耕云种月”,刘国红专门赋诗一首贺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成立:仓颉薪传千载魂,云章绽放喜逢春。勇攀高处凭谁砺?融古开新后起人。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著名画家刘文清赠送中国画“爱莲说”,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大运河丝绸文化研究院院长、杭州华颖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华强赠送刺绣画《富春山居图》(部分),热烈祝贺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授牌。

专委会成立与会代表合影


  会上,宣读了海宁市王国维研究会名誉会长、海宁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学海的贺信。贺信说:“赓续文脉,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形象体现;守正创新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象制肇创而犹略’的时代,正是上古意绪表达的艺术萌芽,恰又是笔墨之道的始端之光。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当是执此明道而行之,心远南山而广之。锈迹斑驳然铜青尤神之古鼎,尘垢累积却朴拙厚重之秦砖,此高古之物,无不印记着笔气如虹的书法之道。故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实乃中华文化正脉之新蕾,诚视初创仪式圆满,日后风神俊秀,能立于浙江而响于神州。”

省老领导参观盛郁龙画展


  带着责任,带着使命,为传承中华文化信心满怀。新任专委会主任盛郁龙、副主任孔德超、秘书长吴超分别发言。盛郁龙说:“非常感谢薛会长、孙书记以及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理事对专委会的信任与支持。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汉字的有序传承。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所以我们研究古汉字,传承发扬古汉字,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他介绍,古汉字书法专委会,是一个有着高等教育背景的学术团体,专委会现有22人,高校教师以及博士以上学历有12人。其他10人也都是高校和各界的精英。他满怀信心地表示,专委会将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吸纳更多的人才进来,共同研究、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更好地弘扬古汉字书法,弘扬传统文化。

  孔德超、吴超就专委会如何搭建“交流互鉴”平台,做好桥梁纽带作用,与省内外古汉字书法研究者、创作者、爱好者举办学术研讨、作品展览、技法培训等;加强与高校、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传承体系,推动浙江古汉字书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汉字故事,展现浙江文化魅力等作了发言。

陈加元致辞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加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诞生。这不仅是我省古汉字书法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更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在此,我向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致以热烈祝贺,向为筹备工作倾注心血的筹备组成员表示诚挚感谢。”

  陈加元指出,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从甲骨文的质朴灵动、金文的庄重浑厚,到简帛书的自然洒脱、篆书的对称规整,每一种字体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每一笔线条都承载着五千年的文脉记忆。而书法,将古汉字从“记录符号”升华为“艺术瑰宝”,以“力透纸背”的笔力和“气韵生动”的意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独特表达。在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今天,守护好、发展好古汉字书法艺术,是守住民族根脉、铸牢精神支柱的重要之举——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时代交付的使命。

  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古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事关文化根脉的延续,事关民族精神的传承,事关文化自信的根基。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正是肩负这份使命的“文化载体”,汇聚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深邃思考、艺术家的创作才情以及爱好者的热忱初心。专委会确立的核心理念,深刻回应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既要守住传统的“根”与“魂”,更要开出创新的“花”与“果”。

  肩负使命:深耕传统沃土,回应时代呼唤

  古汉字书法,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哲学智慧。新成立的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学术机构的简单增设,而是浙江省文化界回应时代呼唤,自觉担当文化使命的生动体现。

  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由浙江省致力于古汉字书法研究、创作、教育、收藏及相关文化产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爱好者自愿组成。其核心理念清晰而坚定:“传承文明、守正创新、学术引领、服务社会”。它将致力于深入挖掘古汉字书法的学术内涵,推动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并通过举办高水平展览、开展系列学术讲座、组织专业培训、推动相关出版物发行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生动展现古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据悉,专委会将立足浙江、放眼全国,以战略思维统筹推进古汉字书法发展。一是深耕专业领域。以工匠精神治学,以精品意识创作,不为浮躁风气所扰,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学术卓越。二是开拓进取,勇立时代潮头。敢于突破传统边界,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介,让古汉字书法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三是汇聚合力,共建发展格局。加强省内协作,深化省外交流,推动跨界融合,让浙江的古汉字书法事业成为全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窗口”。

  坚守初心:学术与艺术兼修,公益与传承并举

  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离不开一位兼具深厚学养、艺术造诣与奉献精神的领军者。盛郁龙正是这样一位理想人选。这位从山东莒县走出来的学者型艺术家,其求学与从艺之路堪称“学霸”与“艺匠”的完美结合。他扎根中国美术学院,完成了书法专业从本科、硕士、博士的系统训练,随后又进入浙江大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曹锦炎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古文字学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在绘画方面,他亦得到张立辰、王同仁、童中焘、薛永年、刘曦林、郭石夫、马其宽、徐家昌等国内一流名家的亲授指导。他始终坚持“传统出新”的艺术道路,倡导以学术研究指导艺术实践,追求“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修养与艺术境界,早已在业内崭露头角。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潜心书斋与创作,更怀揣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就在今年暑期,酷热难当,盛郁龙却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文化返乡”之旅。他先后奔赴山东东营、费县、莒县、青岛等多地,连续举办了多场题为“行道守真”的公益书法讲座。他不辞辛劳,与家乡的书法爱好者、中小学生及各界人士面对面交流,深入浅出地讲解古汉字书法的源流、技法与美学精神,分享自己的研究与创作心得,以实际行动“提升家乡书法水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他还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举办了《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实践》专题讲座,将书法艺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赢得了家乡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与热烈“点赞”。这些公益行动,正是对专委会“服务社会”理念的率先垂范。

  未来展望:搭建平台育人才,守正创新续华章

  随着挂牌仪式的完成,古汉字书法专委会的工作正式启航。展望未来,专委会任重道远。

  一方面,它将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各类古文字书体的学术研究,鼓励基于学术的艺术创作探索,力求在理论与创作上取得双重突破。通过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学术研讨会、名家讲座等活动,打造浙江古汉字书法的高端品牌,提升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将是重中之重。专委会将依托盛郁龙及其团队的专业优势,联合高校与社会资源,探索建立系统化的古汉字书法教育与培训机制,着力发现和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善创作的专业后备力量,确保这门古老的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继续大力开展“以文惠民”公益文化活动,让古汉字书法走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往圣继绝学”,不仅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更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古汉字书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犹如在之江大地上植下了一棵专注于古老文字艺术的新苗。它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在盛郁龙及其团队的努力耕耘下,在全体会员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呵护下,这颗新苗必将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艺术之花,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翰墨华章。

  盛郁龙作品鉴赏




审核:马国香 付强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988)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