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成为能源行业核心,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企业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重突破。

  从“安全成本”到“能效生存”的战略转型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深入推进,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以前我们常说安全是最大的生产成本,如今我们要说降耗增效是最大的生产生存成本。”云冈热电公司负责人如是说。这种理念的转变,折射出电力企业在新时代下的生存之道——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云冈热电公司4号机组于2018年进行了高背压循环水供热系统改造。该项目在汽轮机A列外增设了面积达8338㎡的供热凝汽器,与已有的5000㎡热泵前置凝汽器共同组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换热系统。改造投运后,由于设计问题,高背压供热凝汽器水位难以精准控制。自投运以来,经常出现高背压疏水回水存在不确定、不连续等现象,导致水位控制精度难以把握。此外疏水回水溶氧控制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稳定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运行人员的操作风险,更制约了系统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直对问题症结

  为切实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发电部汽机运行专业、设备部汽机专业、维护部热控专业联合攻关,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了系统性的问题分析与技术攻关。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一是回水系统革新,实现双重安全保障。最具创新性的改造是将高背压疏水管道“U型水封”平衡管与排汽装置的连接方式改为直接与高背压供热凝汽器联通。这一设计变革使得高背压供热凝汽器疏水实现了连续回水,确保了机组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实现高背压供热凝汽器水位与排汽装置水位的双重可控。二是管道系统优化,恢复精确控制能力。主要将高背压回水管道管径进行精细化调整,通过科学的流体力学计算,确定了最优管径尺寸(由原设计φ377变为 φ273),装设疏水调节阀,这项改造使调节阀门重新获得了线性调节功能,大大提高了水位控制的精确度。运行人员现在能够根据实际负荷变化,精准调节水位在理想范围内,既保证了系统安全,又实现了乏汽的高效利用。三是降低溶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将高背压回水液位设置高于排气装置液位,利用高位差产生的负压效应,使系统中的空气被及时抽走,避免进入排汽装置水中,有效降低了溶氧量,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凝结水溶氧由200ug/L(超标)下降至50ug/L(合格)。

  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这项技术改造带来的成效令人振奋。项目实施后,系统调节精度显著提高,4号机组高背压水位自动稳定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系统运行可靠性显著提升,彻底解决运行人员操作风险。同时,设备维护更加便捷。更值得欣喜的是,该项目通过乏汽最大化利用,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全年可创乏汽供热效益达500余万元,更显著提升设备寿命、降低设备运维成本。

  在能源政策与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从“安全是最大成本”到“降耗增效是生存之本”,云冈热电公司正通过精准响应政策导向、优化能源结构,正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为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注入新动力。(云冈热电公司 师守光、路亚洲)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681)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