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消费升级的内涵与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结构正经历一场深刻转型。居民消费重心逐渐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食品、衣着等类别,转向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娱乐等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性消费。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消费升级进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均衡,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本文旨在探讨消费结构升级的内涵、区域表现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要理解消费结构升级,首先需明确其核心并非简单“花更多钱”,而是消费重心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从2013年的31.2%和37.7%,分别下降至2023年的29.8%和34.3%,反映出居民在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可支配资金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服务性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以2023年为例,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4.7%,较五年前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正稳步迈向更高层次。

  二、消费升级的区域差异与数据分析

  消费结构升级并非匀速推进,区域间差异显著。下表通过关键指标对比呈现东西部地区在消费升级进程中的主要差异:

  从2024年国庆“超级黄金周”旅游数据可见一斑。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旅游收入显著领先,其中浙江全域旅游综合收入达508.1亿元,同比增长20.4%,游客人均花费1375.4元,创下抽样调查以来同期新高。这些地区通过高端文旅项目(如杭州宋城千古情实景演出)成功吸引游客为优质体验付费,形成了包括景区运营、民宿升级、文创开发、餐饮提升在内的完整消费链条。反观部分西部省份,游客消费仍集中在门票和基础餐饮,缺乏配套消费场景,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三、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探析

  造成消费升级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因素是居民消费能力。数据显示,虽然西部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近年来呈现“西高东低”态势,但基数差距仍使东部居民在享受型消费上拥有明显优势。其次是消费设施供给不足。西部许多地区缺乏品质民宿、特色文创、连锁健身等消费场所,形成“想消费无场景”的困境。此外,收入分配结构也影响着消费升级进程。东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大,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而西部部分地区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群体消费趋于饱和,低收入群体又受制于支付能力,导致整体消费升级动力不足。

  当前消费刺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刀切”问题。例如,全国统一发放的“文旅消费券”在西部农村地区效果有限,当地居民更需解决的是短途游交通费用等基础消费障碍,而非高端民宿或跨省研学。而东部居民期待的则是文旅配套的精细化服务,如乡村旅游专线、适老化改造、亲子专业指导等。政策与真实需求的脱节,削弱了其拉动效果。

  四、推动消费升级的差异化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应实施差异化区域策略。东部地区应聚焦“品质提升”,重点发展高端文旅、优质医疗、特色教育等项目,完善服务配套,延伸消费链条,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西部地区则需着力破解“没钱花”和“没处花”的双重制约。一方面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提升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减轻居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加快乡镇连锁超市、社区健身房、景区配套等基础消费设施建设,并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开发低成本、接地气的消费场景,如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等,逐步释放消费潜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收入差距本身即是制约消费升级的关键。贫富悬殊将导致高收入群体消费饱和、低收入群体消费受限,整体消费升级停滞。相反,当收入分配更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时,消费升级才具备持续动力,经济增长也将更加稳定。因此,在推动消费升级过程中,应同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五、结论与展望

  对政府而言,制定政策时应摒弃“一刀切”思维,建立基于区域实际的精准施策机制。东部重点补齐高端服务供给短板,西部优先解决收入和设施问题。对居民个人而言,消费升级绝非盲目追求高端,而是理性规划,将资金投向真正提升生活质量的领域,如技能学习、家庭旅游、健康管理等。这种理性升级,既改善个人生活,也为经济注入可持续动力。

  综上,消费结构升级是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生动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本质不在于花费金额大小,而在于消费方向的优化和层级的提升。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实现“有能力消费、有场景消费”,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未来,我们应更注重消费升级的质量与包容性,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本文作者:何思睿,广州华商学院2024级经济统计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凤彩、高承远;工作坊组长:高承远;工作坊顾问:石立;《华商&眺远:财经写作工作坊(第1期)》得到《数智化统计应用型人才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218)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